像欧美有些国家,深陷危机多年,不是不想通过扩大基础投资来拉动经济,无奈财政吃紧,有心无力。目前中国一方面存在推进基础建设的需求,一方面财政充足,制造业和建设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存在。对此,别的国家都羡慕得不得了,为何在有些人眼里就成了坏事情?
中国应继续用投资拉动经济许多人总是将扩大投资与转变增长方式对立起来,
将促增长与调结构对立起来,其实未必一定如此。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杜建国
中国应继续用投资拉动经济许多人总是将扩大投资与转变增长方式对立起来,将促增长与调结构对立起来,其实未必一定如此。
王利博制图
最近有许多人反对中国继续用投资拉动经济,理由是中国的工业产能以及交通能源等基础领域的投资已经过剩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关于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两个多月前媒体甚至闹出一场风波。5月底,发改委批准了宝钢广东湛江、武钢广西防城这两个1000万吨级的钢铁项目。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许多人指责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不该再上马新项目。
其实,中国钢铁产能,用“过剩”来概而论之,是非常片面的。目前中国钢铁产能的确存在过剩,但只是集中在低端领域,高端产品依然有很大缺口依赖进口。宝钢湛江钢铁项目不是单纯的产能扩大重复投资,而是进行“减量置换”,即首先在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在此基础上,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面向汽车、家电等领域的高端碳钢板材类产品,这有助于满足中国对高端钢材的需求缺口。武钢防城项目,也同样遵循了“减量置换”原则,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的基础上实施。
许多人总是将扩大投资与转变增长方式对立起来,将促增长与调结构对立起来,其实未必一定如此。像两广钢铁项目,就一方面淘汰了落后产能,一方面又新上了先进产能,在促进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这种类型的投资,应该予以提倡。
交通领域也不存在过剩的迹象。
就拿铁路来说,现在许多人指责近年来中国铁路尤其高铁乃是“跨越式发展”,超前了。事实上,中国铁路的发展不仅没有超前,反而是严重滞后于中国的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就指出,近几年高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其实是在弥补欠账。1990—2010年间,中国GDP从18668亿元上升至401202亿元,增长20.49倍,在此期间,铁路营运里程、旅客周转量等指标增幅不仅远远小于GDP增幅,而且与公路、民航、水运等另外三种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几乎在每项指标上也都是增长幅度最小。
有好多人,他们一方面抱怨铁路客运紧张,一方面又反对新的铁路投资;一面写文章呼吁高铁建设和运行速度慢一些,一面又在乘坐高铁时指责去年因故降速后的高铁太慢了。这很让人费解。
民航方面,2008年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时,我们都觉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简直是浪费国帑。可不足四年,三号航站楼就已经不堪重负,以至于必须在北京南郊再建一个新机场。
至于能源投资,过剩也无从谈起。未来中国经济依旧会继续增长多年,对能源的需求自然也同步增长。除了硅基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波动较大外,像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水电核电风能、苏丹与安哥拉的油田、“荔湾3-1”油气田、海外四大能源供应通道、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青藏高原找矿项目,所有这些领域和项目的投资,有哪一个是过剩的呢?
基础投资,正因为是基础性的,所以一般相较于其他领域浪费得最少,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经济、国土规模都同时巨大无比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不仅广大中西部地区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投资,即使东部发达地区,基础建设也还是有很多缺口的。如北京,尽管近10年来地铁运营里程与日俱增,日均客运量已近七百万人次,可仍旧是拥挤不堪。这一问题只有通过新的投资才能解决。
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都特别高,中国过分倚重工业和基础建设投资,是落后的象征。其实不然。像美国,底特律汽车工人失业后改送外卖,匹兹堡芝加哥因工厂关闭沦为鬼城,华尔街不支持实体经济去搞坑蒙拐骗,数量庞大的律师吃完原告吃被告,如此一来,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当然会高。可这与其说是先进的表现,还不如说是衰败的象征。即使美国人自己,现在也不认为第三产业比重过高是什么好事情,正为恢复制造业和加大基础投资而绞尽脑汁。
美国自6月份以来,因风暴导致大面积停电,而众多地区竟然因修复乏力而迟迟不能恢复供电,以至于拖到7月4日,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还是只能在漆黑和酷热中度过一年一度的独立日假期。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早在去年,某次大停电后,有美国人就指出美国现在已经沦为“第三世界国家”了。美国第三产业比重远高于中国,但是其基础设施建设如此不堪,我们有理由让中国在这方面去学习美国吗?
像欧美有些国家,深陷危机多年,不是不想通过扩大基础投资来拉动经济,无奈财政吃紧,有心无力。目前中国一方面存在推进基础建设的需求,一方面财政充足,制造业和建设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存在。对此,别的国家都羡慕得不得了,为何在有些人眼里就成了坏事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扩大投资并不是仅有的选择,除此之外还要配以民生改善,具体说来,这其中应该以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为重点。当然,某些投资类项目,本身就属于民生改善工程,如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等。
7月3日,中国与以色列达成一项备忘录,由中国为以色列修建一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高速铁路,同时承担部分投资。另外以色列也将在油气开采输送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难道中国自己的钱和技术,只能为别人造福,却不能为自己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