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年中企业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年中企业观察
 

2012年7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境外投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同样重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穆瑞

企业境外投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同样重要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境外投资成为另一个选择。

日前,财政部、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2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了2012年重点支持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包括我国企业以直接投资实施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装备制造业项目;进入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实施的项目;境外农、林、渔、矿业合作项目;我国企业实施的特许经营类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使用中国工程技术标准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和以人民币计价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

对比去年发布的关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文件发现,今年重点支持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在之前的项目上新增了矿业。在给予贷款贴息的资金支持方面,撤销了之前规定的“同一企业当年获得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累计补助额不得超过3000万元”。

商务部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桂宁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除专项资金外,更应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扶持和引导。

低价入市

6月份FDI降6.9%,全年吸引外资预计持平,国内出现的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土地供应趋紧,GDP走低,国内竞争加剧,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企业寻找出路向外投资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我国对外企业外贸占比非常大,对外投资可以合理地绕开很多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梁桂宁介绍说,对于企业投资来说必须要具备前瞻性,现在是不是最低点虽然不能确定,但国际上一些地区的经济危机、欧债危机等因素,现在肯定是一个相对低点,对投资并购有利一些。

据商务部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6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2%。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282.2亿美元,占79.7%,利润再投资72亿美元,占20.3%。

今年以来,三大石油公司纷纷宣布海外并购,7月13日,四川民营企业波鸿集团又传出1.95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铸造巨头威斯卡特工业集团。

此次两部委发布的政策也较去年新增了矿业,这背后其实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提高,而且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加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开拓,选择重点支持的产业也有战略上的考虑。

梁桂宁介绍,我国每年进出口贸易达3万多亿美元,我们又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在目前供应世界市场的情况下,单单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源是不现实的。

梁桂宁建议,国家应该加大资源回运保费方面加大力度。目前很多投资海外的企业在趋利和便利的情况下就地就近变卖获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我们相对匮乏的资源极为不利。

加强引导迫在眉睫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加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开拓战略是机会也是挑战。

但是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最近三年我国对外投资企业超过一万家,这其中央企投资额占67%,但是从企业数量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则是绝对的主力军。

梁桂宁告诉记者,这几天来电话咨询的企业明显多了起来。

一位前来咨询的河北籍木材加工企业的企业家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企业很关心补贴政策的具体情况。

投资一个国家对投资国当地的法律、文化、生态环境甚至宗教民俗都应该进行必要的了解,对有些局部地区安全稳定也应该在考察范围之内。也有企业家对记者表示也想了解这些方面的情况,却是没有头绪,不知道去哪里了解。

“作为政府来讲,要有一个支持的政策,还要有服务政策、引导政策。”梁桂宁说,走出去的中小企业一是经验方面的问题,一是能力方面的问题欠考虑的方面很多,所以引导功能有待加强,在农林渔业方面有国际经验的大型企业非常少,因此更需要扶持引导。

目前来看企业对于对外合作热情很高,但是不知道往哪里投,很盲目,对于法律咨询、商务咨询、勘测调查等前期准备不足,继续加强服务引导。梁桂宁提醒道,企业想要走出去意识很好,但是要清楚需要关注哪些基本的东西,哪些基本的问题,清楚国家都给了哪些政策支持,把它用足用好,把一个投资所及的一切尽可能的包括进来,这样至少能降低一些风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