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8版:G04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8版            G04重磅
 

2012年7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企的经营难度在加大———专访高级经济师沈为中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国企的经营难度在加大———专访高级经济师沈为中

沈为中

“我个人认为,央企现在还处于深秋,真正的寒冬还没有到来,后面的日子将更加艰难。这种情况下,央企应该进行调整,彻底退出经营性、竞争性比较激烈的行业,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社会福利。”7月20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林业集团高级经济师沈为中如此表示。

国企利润下降有多方面原因 《中国企业报》:财政部16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应缴税费同比仍保持增长,但成本费用增幅高于收入增幅,实现利润持续下降,1月至6月同比下降11.6%。您对此有何评价?

沈为中:从以上公布的数据看,说明国企的经营难度加大,利润率在逐年降低。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所处行业不同,成本费用增加也不同。对资源类行业,如钢铁、煤炭等,由于以前采购的比较多,现在销售不畅,滞留在港口的库存增加,这样资金利息和仓储费用的增加就比较多,直接增加了成本费用。

二是市场开拓的难度越来越大,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以前出口面对的都是欧美等发达市场,相对而言风险较小,现在要开拓其他新兴体市场,经济和政治的风险很大,如利比亚、突尼斯等市场,损失很多,也直接造成经营成本的上升。

三是粗放型的管理造成人员成本不断上升。新劳动法的实施,也直接推动劳动力成本。

前6个月的利润下降了,下半年的日子会更难过,也许会下降更多,总收入和税收等都会下降。而且和去年同期比,利润还会下降,新增加投资也会下降。目前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必须调结构才能保持稳定。

《中国企业报》:从行业看,1月至6月,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为烟草行业、汽车行业、邮电通信行业等。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行业、化工行业、有色行业、石化行业、建材行业等。您觉得这是为什么?

沈为中:这个问题很好理解,盈利增加的主要是垄断型的国企,且是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的行业。其他行业因为需求不足,或受政策调控,如房地产,造成利润大幅下滑。烟草、汽车、通讯的主要市场是国内,所以受冲击的面较小,也没有政策因素的影响,所以保持增长比较好。

但是,其他行业由于内外需的不足,市场冲击加大,或者房地产被压制,所关联的行业肯定利润会下降。

另外,政策性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如营改增,增加了交通运输业的成本。建材行业是房地产调控的重灾区,新开工住宅面积的减少,铁工基项目的减少,都对他们有直接的影响。2008年的4万亿政策出台后,铁工基的发展速度超前,交通、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得到了非常规的发展,现在逐步回到正轨,速度放缓,利润减少在所难免。还有一个因素是传导效应还没有体现,如果这个势头继续发展,将来烟草、汽车、通讯等也会受到影响,下半年会有所体现。

央企“过冬”是练好内功的最佳时期

《中国企业报》:国资委一再提醒:央企“过冬”要3到5年。您认为国企现处于冬天吗?

沈为中:我个人认为,现在还是深秋,真正的寒冬还没有到来。后面的日子将更加艰难。央企应该进行调整,彻底退出经营性、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社会福利。

此外,4万亿的红利对有些央企来说还没有享受完,有些国企还享受着无与伦比的优惠政策,有的是直接的政府补贴。但是好梦总是要有醒来的时候,国资委提出要准备“过冬”是有预警作用的。

从目前世界经济角度看,欧债危机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市场需求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2009年以前的水平,所以未雨绸缪是必需的。而“过冬”期间也是央企积累能量、调整结构、练好内功的最佳时期,一旦春天来临,央企将继续有所作为。

《中国企业报》:在您看来,今年下半年包括更长的一段时间央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沈为中:实际上央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和民企一样的,一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整,汇率的剧烈变动,对央企的影响十分巨大。二是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产能过剩,欧美经济紧缩政策的实施,有效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更加显现。三是需求萎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真实需求在萎缩。四是资金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五是国外市场的政治风险,贸易摩擦不断。六是粗放型的管理已经不适合目前市场竞争的要求,所以国资委也提出管理提升的要求。

央企应该利用现在这个时机,调整产业机构,有进有退,打好基础以迎接新的挑战。我个人认为今后两年,中国经济会进入滞涨期,只有通过创新机制和体制,调整好增长结构,央企才有希望。

《中国企业报》:您怎么看待央企在稳增长中的作用?

沈为中:我个人认为,央企在稳增长方面的作用,应该从两个方面看:

从经济稳定的角度看,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确实需要大的央企的存在。不然一放开就会失去控制,被国外的资本控制。如在食用油领域、洗涤化妆品日化领域,基本都被国外的跨国公司垄断,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从社会的角度看,央企吸收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虽然这些年,央企的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被很多经济学家所指责,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央企是吸收社会精英的主要场所,到目前为止还是税收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央企不仅得到了共和国长子的利益,也承担了长子的义务和责任。李荣融说过,没有“两桶油”,中国社会的经济混乱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从某种角度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央企在稳增长中应该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文中受访者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集团意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