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中国食品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中国食品报道
 

2012年7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供货商的苦恼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一位供货商的苦恼

张宇(应采访者要求化名)是湖南一家中小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的产品进入大型零售企业的千难万险,与大型零售企业打的无数交道,至今让他心有余悸。

张宇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说,几年前,自己的产品问世后,本区域的消费者普遍看好。为了尽快将产品铺向附近省份甚至全国,张宇一心想让自己的产品进商超尤其是如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零售企业。

经过多方努力,张宇公司的食品终于“打”进几家大型零售企业。

望着自己企业生产的食品被摆上大型超市,产品既有了更广的销路,而且牌子和名气都将越来越大,张宇很是欣慰。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张宇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张宇透露,和自己企业合作的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光收取进场费就有十多种,“比如一种商品,超市首先收取进场费或新供应商开户信息费。每个门店大约在4000—5000元,按10个门店来算,光进场费就达四五万元。”

“刚开始,超市的费用很少,可慢慢的费用越来越大。产品进超市,进场费只是‘入门费’,如同学生拜见师傅的见面礼。在缴纳了进场费之后,还要每个单品收取300元—500元不等的条码费、新品费、堆头费、端头费、海报费。此外,还要交纳节庆费、无条件返利费、配送费、损耗费、促销人员管理费、装修费等,甚至还有罚款等。”张宇说,“总之,名目繁多,数都数不过来。”

张宇介绍说,虽然他知道有些收费是违规的,但他不敢和超市过于较真,对抗更不可能了。尽管对大型超市这种坐地收钱的收费方式深恶痛绝,考虑到自己销售渠道薄弱、产品品牌正处于上升期以及大型零售商吸引客流的强大销售能力,他只好选择忍气吞声。

除了多如牛毛的收费,“账期”也是摆在张宇企业面前的拦路虎。“现金对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按照规定,超市的账期有时长达两个季度,且越大的超市账期市场越长,这就使得我们这样生产利润非常低的企业,获得的利润有时都冲抵不了银行贷款。更可怕的是一旦零售企业出现问题或倒闭,我们供应商的货款也就随之打了水漂。”

2005年,在国内拥有48家连锁超市的普尔斯马特超市破产案,即是典型的零售商拖欠货款,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案件。

终于,在进入超市两年后,在连续亏损和与超市无休止的交涉中,不堪重负的张宇放弃了超市渠道,一门心思与代理经销商合作。

张宇的食品企业的故事,只是如今零售企业尤其是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大型零售企业与千千万万供应商矛盾的一个缩影:零售商的强势条款以及高额进场费,在严重压榨了供应商的利润、让供应商苦不堪言的同时,也加剧了双方关系的持续恶化。

据记者了解,在业内,因为收取费用问题,卡夫和联华超市、康师傅和家乐福都分别闹出过“断货风波”,中粮集团此前也与家乐福一度闹得很不愉快。

在采访相关供应商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小型零售商都会收取供货商数额不等的费用,多家供应商表示,像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外资超市收取进场费的现象比大型国有零售企业更严重。记者多次听到“家乐福最狠”、“沃尔玛比家乐福还狠”之类的观点。

据了解,一直以进销差价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沃尔玛进入中国时,几乎不收什么费用,但现在也入乡随俗,在收促销费、陈列费等。业内人士介绍,沃尔玛进场费是最高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