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下滑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更是市场信心。或许我们不必对经济过分悲观。随着CPI的进一步走低,相信货币政策调整的步伐将会加快。
李慧忠: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李慧忠: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
“随着CPI的进一步走低,相信货币政策调整的步伐将会加快。而且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仍然不小。当然,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不应该仅仅由可能被扭曲的数据说了算,而应该由无法扭曲的指标,包括中小企业的实体企业生存现状以及老百姓的幸福感说了算。”近日,针对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发布的二季度GDP数据,高和资本金融分析师李慧忠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二季度真实GDP可能比7.6%还要低
《中国企业报》:2012年二季度GDP增长7.6%的数据刚刚公布,便有专家大声疾呼“中国经济已经跌破相”。你怎么看这个说法?
李慧忠:其实,我个人觉得,二季度真实的GDP很可能比7.6%更糟糕。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不应该仅仅由可能被扭曲的数据说了算,而应该由无法扭曲的指标,包括中小企业的实体企业生存现状以及老百姓的幸福感说了算。
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唯GDP增长至上心态必须转变。过去30年中国经济无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从人均GDP增长率或是年均GDP增速或是GDP增长总量,中国都是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GDP和财政收入“双高”增长的局面。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中国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建立在巨大环境损害和资源消耗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这已经是共识。
《中国企业报》:如何理解“无法扭曲的指标”?
李慧忠:有几个指标是无法扭曲的,比如发电量。发电量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指标,它统计的覆盖面和准确度更高一些,无论是大型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都属于统计范畴。而且收费的事,相关部门有足够的动力进行严查。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GDP增速,2012年6月份我国的发电量当月同比增速为0,并且连续3个月一直徘徊在0附近,这种情况从2000年到现在,只有2009年的3月(-1.32%)、4月(-3.5%)、5月(-2.67%)出现过。而当时对应的GDP增速只有6.6%。而这一数据是从2000年以来,甚至更久的时间维度,中国GDP增速的最低值。
货币及汇率政策有调整空间
《中国企业报》:对这样的一种态势,你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李慧忠:心理学中有一个心理定势,即悲观者的眼中没有彩色。快速下滑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更是市场信心。或许我们不必对经济过分悲观,因为政府手中还有许多牌可以打。
首先,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大。随着CPI的进一步走低,相信货币政策调整的步伐将会加快。过去该拐弯的地方没有拐弯,不久的未来势必是急转弯。不仅是利率政策将持续下调,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也将持续下调。
其次,财政政策有“底线级”的政策储备。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政府推动的财政政策往往有明显的短期效果。如果经济进一步下滑,跌破了中央的政策底部预期,势必将加快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大尺度放开地方政策投资冲动。虽然“4万亿”的后遗症非常明显,但中央总会有一些底线级别的政策储备。
再次,汇率政策仍值得关注。从统计数据来看,欧美市场从全球进口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大幅减少。而从中国的进口量减幅却很明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反思当前的汇率政策,反思是否上一轮人民币升值的尺度过大?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是否给实体企业留有了充足的转型期?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是否需要重新调整汇率政策的节奏?
下半年财政投资将加大力度
《中国企业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减税是不是一项不错的措施?
李慧忠:减税固然是项好措施,但我个人对减税不抱太大的希望。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3795亿元,同比增长12.2%。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4932亿元,同比增长9.8%。不难发现,上半年的GDP增幅从去年的9.6%回落为7.8%,同比只下跌1.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却从31.2%下降为12.2%,跌幅达19个百分点。按照一般的逻辑,经济快速恶化时,政府应该减税以促进投资和消费。但中国政府本身就是企业型的政府,已经习惯于“为民做主”,这种框架下政府更愿意把钱收上来再投下去,而不愿意直接减税,尤其是在土地财政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再者,下半年财政投资无疑将加大力度,此时减税就是从政府口中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