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2年7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近日,98个中央与国家部门公布去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引起人们对政府支出与税收关系的思考,使减税问题再度受到关注。本报从去年以来,发表多篇文章,一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为企业减税。现发表“谁在反对减税”,分析为增税辩护的种种说法,揭露有关部门名曰减税、实质增税的情况。今日五版刊发减税专题。本报还将就减税问题继续发表文章,希望读者关注。

谁在反对减税?———并回应种种“增税有理”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李锦

谁在反对减税?———并回应种种“增税有理”论

为企业减税是件好事,大家都说好,起码是没人站出来反对。但是好事为什么没有人肯办?弄清对减税的种种误解,有利于厘清思想,统一认识;弄清到底是谁对减税不当回事,也有利于国家采取正确的顶层设计,以推动这项利国利民的事情进行下去。

当今中国最热烈最持久的话题

税收成了今日中国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无论处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税收相关的话题总能激起最热烈的争论,也争论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角度。这几年,无论是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在舆论的吵吵嚷嚷中让政府的举措带上了一丝谨慎。

社会各界呼吁减税是有原因的。一是“国富”了,能够减税。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已接近9万亿元,而国家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一是“税收增量太猛”了,应该减税。以上两项收入同比增长都是近1/4,都高于同期GDP增速一倍。二是缴税的企业和个人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减。由于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和出口越来越艰难,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更让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而老百姓则因通胀生活压力加大,难以扩大消费。由纳税过甚而引起的“税痛”,对成千上万纳税人已是切肤之痛,无法回避。

税收偏高的三大坏处

这些税收都到哪里去了?一方面,大量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用于政府的各种工程(甚至是形象工程)。另一方面,税收在征收过程中已被税吏消耗一部分,因此,税收增长的结果是让财政资金在进入国库前大大缩水。

其实如果仅仅只是税负偏高并不可怕,问题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投资发展创新的能力因税负过高而受到影响;二是政府征税多而民生问题改善却不理想;三是政府把税收用在自己身上过多,行政支出日渐增多。

连续增税的最后结果是,税收的连续高增长,极大地刺激了政府扩大支出的欲望,财政支出规模追逐着税收而迅速膨胀,推动着政府的职能和规模的无限扩张。税征得越多,政府越大;政府越大,税的需求也就越多。即使历来习惯于逆来顺受的中国人也开始意识到,庞大的税收实际上在养活着一个规模超级大、职能无限扩展的政府,而且有越来越养不起的感觉,这就使得社会上日益广泛的减税呼声更为激烈,每年两会期间,总会自然形成颇有声势的减税大合唱。

不肯减税的五种理由

近两年来,中央与国务院领导多次讲到减税问题,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减税。现在包括税务部门在内也承认应该减税,可是为什么减不下去?喊的是结构性减税,结果却是结构性增税。一小部分不支持减税的论调可能为增税提供了理论支持。(下转第五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