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G01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G01中国国资报道
 

2012年7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市营”打造世界建材航母———中国建材集团500强排名飞升120位,跃居全球同行业第二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央企市营”打造世界建材航母———中国建材集团500强排名飞升120位,跃居全球同行业第二位

7月9日,美国《财富》正式公布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300.2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世界500强第365位,比去年的485位提升120个名次。

“在全球500强里面,去年一共有五家建材企业,中国建材排在第五位,但是今年超越了爱尔兰CRH集团、瑞士HOLCIM集团和法国拉法基集团,排到了第二位,仅次于法国圣戈班。”7月10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连续入围世界500强和在世界建材行业地位的迅猛提升,有力地证明中国建材集团近年来坚持“央企市营”成长模式,走一条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创新道路,在做强做优、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产业集团的征程上又迈上了新台阶。

遵循市场原则壮大发展

“一提到央企,很多人就会想到垄断、吃偏饭等等,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宋志平说。

“拿我个人的实践来说,中国建材也是从非常困难的阶段走过来的。中国建材这些年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就是得益于在国资委的领导下,大胆地走入市场,用市场的规律、用市场的逻辑来改造自己。”

事实上,中国建材处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领域,没人给中国建材资本金,也没有人给中国建材什么保护,银行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之后,中国建材也没有什么政府救济,完全就是要自负盈亏,优胜劣汰。但这也有好处,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励企业要自己奋斗。

据宋志平介绍,10年前,企业在市场中打了败仗,资不抵债,办公楼也被查封了。痛定思痛,中国建材果敢地迈向市场,用市场的规则改变自己、改造自己,同时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推进联合重组,吸纳了480余家民营、外资、地方国企等多种不同所有制企业,退出218家劣势企业,企业内部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形成了现在主业非常突出、拥有员工13万人这么一个企业,到今年6月份集团总资产已达2400多亿元。

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大力推进水泥和玻璃工业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面向全球的建材综合供应商,是我国建材行业第一家和目前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面对时至今日的央企成绩,很多人把这些归咎于央企的垄断地位。对此,宋志平说,“事实上,不管是央企也好,民企也好,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都要遵循市场规则去经营和管理,都要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依靠先进的机制取得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真正地去研究企业的内在机制,而不是简单地概念化、雷同化。如果只说垄断,那太教条了,没有认识到国企变化的原因。”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中国建材集团获悉,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建材集团资产总额达207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941亿元、同比增长43%,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109%,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03%,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央企市营”模式促“国民共进”

“国企和民营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是‘国民共进’的关系。”宋志平说。

“近几年,中国建材与民营企业有着深度的合作,央企有央企的优势,民企有民企的优势,民企在市场里面摔打出来,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业内专家指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央企缺民企的活力,民企差的是央企的实力。如果能把央企的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品牌价值、管理优势与民营企业的活力、激励机制和职业化精神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共赢。

中国建材集团在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带动民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以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玻纤为例,中国玻纤是一个上市公司,10年前只有1万吨产量,现在已经达到100万吨。这个企业原本是浙江桐乡的一家民营企业,和中国建材合作后实现上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引入联想弘毅基金7000万美元。中国玻纤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纤企业,现在到美国去投资,到埃及建厂,成为国际化公司。

中国建材的实践证明,央企和民企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相补充、互相带动、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关系,二者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之中,实现了“国民共进”的良性发展。

“‘央企市营’发展模式的内容包括中央企业走向市场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一个公平环境里共同成长,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大胆探索,共同发展,在创新体制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产生聚合效应,致力于央企充分市场化,用市场机制改造自己,运用市场规律做大、做强、做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作为国有企业、央企来讲,改革的方向是在国家控股地位不改变的情况下,引入社会投资人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其实,不管是央企也好,民企也好,单一的产权都会有问题。

宋志平认为,“只有公众化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精英来参与管理,使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加透明,这是一个规律。现在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两家企业里,国有股份其实都不超过50%,50%以上的资本由社会投资人、股民组成。从保值增值的意义上来讲,国有资本虽说比例缩小了,但是从绝对值来讲极大地增加了,而且国有资本的控制力没有改变。”

国资委前不久发布了落实“新36条”的14条实施细则,其中提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关于现代产权制度,宋志平的理解是它指的也是多元化股份制,因为是在引入民营资本进入央企、参与央企改制,实现国有资本在市场中的合理流动。

2012年上半年,中国建材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资产总额达到2452亿元、同比增长39.7%,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9.3%。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