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追踪内蒙古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追踪内蒙古
 

2012年7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美鄂尔多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晓北

大美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婚礼

康巴什新区

那达慕大会赛马

黄土高原以北,内蒙古草原腹地,鄂尔多斯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不要以为她的地下只有煤炭,这里也风景秀丽,她的美几乎要让你将整个世界遗忘。

如果提起响沙湾和成吉思汗陵,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提起他们的所在地,很多人会像梦中惊醒一样,它们在鄂尔多斯,原来鄂尔多斯的沙漠也那么漂亮,成吉思汗陵,除了雄浑,还有历史的厚重。

不知不觉间,鄂尔多斯旅游已经悄悄成了热点。近几年,相关部门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鄂尔多斯旅游全年接待旅游者506.3万人次,同比增长13.82%,其中入境旅游者31500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02亿元,同比增长24.86%。全面取得“十二五”开门红。

鄂尔多斯旅游局也早已定下目标:到2015年,力争接待旅游者突破8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45家以上,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3—4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达到10—12家;全市星级饭店数量达到50家,旅行社达到120家;评定和命名全市“农(牧)家乐”旅游典型示范户30家。

找准定位,加强资源整合

细数起来,鄂尔多斯处处是景,但这些旅游景点要能真正为鄂尔多斯旅游经济发展效力,则需要下大力气整合。

当地要按照“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旅游产品类型定位,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全力提升打造东胜-康巴什新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库布齐沙漠旅游区、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毛乌素沙漠旅游区和准格尔工业观光及黄河峡谷旅游区五个旅游功能区,加快以康巴什新区和东胜城区为中心的休闲名城建设。

紧紧依托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充分发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相对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加大对乡土文化的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两地旅游集散地的服务功能,将东胜-康巴什新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建设成为集中展示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的核心区。

借助神奇的响沙、沙湖和浩瀚的沙漠壮景,开发具有较强震撼力和冲击力的沙漠旅游产品,做足沙的概念,做全沙的文章,进一步组织好国际沙漠论坛、沙雕艺术展、沙漠摄影旅游节等活动。

继续做好与包头、呼和浩特、北京等客源市场的衔接,把库布齐沙漠旅游区建设成为集沙漠探险、沙漠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和科考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生态旅游区。依托阿尔寨石窟、百眼井以及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恐龙足迹化石的神秘意境,以开发在我国西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天然温泉为切入点,重点展示草原风光,使西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旅游区成为承担全市衔接银川客源市场与客源组织城市功能的旅游区之一。

根据该市规划,毛乌素沙漠旅游区将充分依托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大沟湾水库、巴图湾水库、苏里格气田以及该区浓厚的文化底蕴,主要开展草原和水上观光、休闲度假、工业旅游和文化科考等旅游活动。

准格尔工业观光及黄河峡谷旅游区借助准煤和黄河峡谷开展工业旅游、度假旅游和水上观光旅游,拟将该区建设成为融观光、度假、水上游乐于一体的并承担全市衔接呼和浩特客源及客源组织功能的旅游区。

依托特色,打造微观景区

“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市依托沿黄河地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成熟的各类景区以及零散分布的“农(牧)家乐”,重点打造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恩格贝旅游区、昭君城旅游区、黄河峡谷旅游区等旅游景区,紧跟沿黄河城镇化步伐,加快沿黄“农(牧渔)家乐”的发展,逐步引导培育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品牌的形成,最终形成有主有辅、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景区+‘农(牧渔)家乐’+小城镇集散地”的串珠式沿黄河旅游风光带。

按照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沿河经济带的战略部署,抓紧落实全市沿黄河旅游风光带发展战略规划相关工作,聘请区内外知名旅游规划专家、旅游美学专家或专业旅游规划机构,对全市沿黄河区域的草原、黄河、沙漠、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沿黄河地区旅游文化内涵,科学编制《鄂尔多斯市沿黄河旅游风光带规划纲要》,通过规划发展,力争使该风光带成为全市旅游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又一大引擎。

突显“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名城的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成吉思汗文化、鄂尔多斯民族风情、遗址遗迹、城市风光四个系列文化类旅游产品和草原观光度假系列、沙漠休闲度假系列、水域风光系列生态类旅游产品。重点建设和提升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恩格贝旅游区、七星湖旅游区、阿尔寨旅游区、九城宫旅游区和黄河峡谷旅游区等16个旅游景区。

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依托浓厚的地方特色,重点培育“农家乐”、“牧家乐”和“渔家乐”三类旅游景点。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等工程的建设力度。

在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风土、风俗、风貌等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创建市级“农(牧)家乐”旅游典型示范户,在鄂尔多斯市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农村旅游产品体系,初步架构该市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加强合作,开发旅游市场

进一步加强蒙陕宁区域旅游合作,共创中国西部帝王陵旅游知名品牌,全力推进建设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帝王陵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利用蒙、陕、宁旅游区域组合优势和呼包鄂经济圈,实现跨地区的资源产品组合,区域内相互宣传,互惠互利,共同推进,及早实现圈层内客流的循环流动。

加强与国内游客出游率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等重点地区和城市的合作,加强与目标市场的旅游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目标市场旅行社的合作,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实现新的跨越。

以构建中国西部帝王陵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西部帝王陵旅游联盟”平台,不断加强与西安、咸阳、延安、榆林、银川等城市的跨区域旅游合作,全力推进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整合,推进区域内的整合营销,及早实现客源和产品的共享,互惠互利,将中国西部帝王陵旅游线打造成为中国精品旅游线路和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带动全市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全面推出和实施“四个一”工程,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旅游饭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抓实“五个一”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提升现有A级旅游景区的档次,推动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

同时,继续加强与呼包两地及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继续加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继续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和促销力度,积极参加国家和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旅游促销活动,增强鄂尔多斯市与外界的沟通,进一步宣传“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旅游总体形象,推销“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主题旅游产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