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宗教部门已经准备起草相关详细法规文件,在不久的将来宗教文化不但能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也会对那些借宗教之名赚取商业利益的集团予以束缚。
法门寺事件:当商业侵入宗教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志坚
法门寺事件:当商业侵入宗教
数据制作:蔡芳
2011年5月9日,十一届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上,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陕西法门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兵在招商洽谈会环节,首次对法门寺景区项目做推介,有意与资本市场对接,这被舆论解读为法门寺景区欲上市圈钱。也正是刘兵此次对外的信息披露,点燃了法门寺上市的舆情。
两日后,香港文汇报就此刊发了标题为《陕西法门寺景区研港上市》的报道,而后,被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等门户及财经类网站转载传播,同时,亦有网民加入围观、热议行列,又一场声讨寺庙上市的舆论在社会化媒体中泛起。
6月,面对再次燃起的舆论,法门寺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唐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媒体对法门寺景区马上上市的解读是错误的,且就媒体把对接资本市场的说法理解为马上上市,表示不赞成。
新闻走势:舆论多次掀起热潮
宝鸡市市长上官吉庆公布了法门寺景区搁浅上市的消息后,截至7月10日,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出现多个峰值,从新闻走势看,舆情起落不稳。各类媒体的报道集中在6月中下旬,新闻报道密集出现。尤其是《中国企业报》刊发的调查报道《西安法门寺被指“舍利提款机”》被广泛传播后,同类媒体亦加入报道队伍。先后有《国际金融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中国经济时报》、《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平面媒体的报道及评论文章发表。平面媒体参与报道过程中,尤以6月17日《中国证券报》刊发的4000多字调查报道《法门寺投资方融资败笔明建景区暗做房产》最受网络媒体关注,先后几天时间被400多家网媒转载、传播。
4月底,上官吉庆向媒体透露暂时搁置法门寺景区上市的消息,《21世纪网》首先对这一信息做了报道。数日之后(5月3日),《南方周末》也对法门寺景区上市计划搁浅的事情,予以关注报道,并就背后的原因和法门寺景区做了推测、解读。该报刊发的文章,至4日被30多家网站转载。
6月中下旬,数十家报纸媒体相继跟进报道,法门寺景区上市事件也受到网民的关注、热议,舆情进入高潮期。此后的数日至7月4日,舆情回落,直到《工人日报》的评论文章《佛门净地为何争着喧嚣上市?》刊发,舆情再度“回暖”。
7月4日,《工人日报》发表的文章,先后被网络媒体转载传播180多次,加上《新华每日电讯报》等报纸媒体的相关报道,当日新闻量再度走高,接近300条。此事件在经历了多次“过山车”后,于4日舆情呈平稳下降走势。
网民观点基本一致:“寺庙上市,太荒谬了!”
从抽样选取的近两百位网民在不同媒体表述的观点分析,反对法门寺上市的言论比例最大,占46%,网民认为不应把宗教文化当做某些利益集团圈钱的工具。其中,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也持同样的观点,其在微博上看到寺庙上市信息后,转发评论道“寺庙上市,太荒谬了!”
支持法门寺上市的网民占到28%,之所以有如此可观的比例,多数网民认为法门寺景区是作为公园景区上市的,不同于正规宗教场所上市,因此一些人投了赞成票,然而,这部分网民亦向景区管理方提出要求,景区项目建设要有节制,不能对宗教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另有26%的网民认为,如果上市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则可以上市。持此观点的网民,相比持前两种观点的网民来讲,在言语表述上相对折中一些,通过拟定条件和假设意境———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确定是否支持法门寺景区上市。
媒体观点:上市如同稀缺资源,挣大钱
40%媒体观点是:“上市如同稀缺资源能挣大钱”。《工人日报》刊发的评论文章《佛门净地为何争着喧嚣上市?》分析认为,之所以“佛门净地”争相上市,是因为能给一些利益集团带来圈大钱的机会。“为什么大家都要扎堆上市?就像经济学家谢国忠所言,因为在我国,上市是一个稀缺资源,上了市就能赚钱。”
29%媒体观点是“圈钱要有底线,别打宗教的主意”。《每日经济新闻》刊发了叶檀的评论文章《圈钱不能圈到宗教资源头上》,认为,“如果全球所有的政府公共资源从卢浮宫到黄石公园、故宫全部打包上市,如果所有的宗教资源,西班牙巴塞罗那城的教堂、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国的法华寺全都打包上市,这样的资本市场离天堂远,离地狱近。”《证券时报》的评论文章《警惕以文化名义玩资本游戏》认为,在当前的法律法规框架下,伪文化产业即便上市计划落空遭到曝光,其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一旦浑水摸鱼成功,其将攫取稀缺的上市资源,收益与风险不可相提并论。
企业“解释无力”,舆论指责再起
法门寺景区计划上市一事,惹来的反对舆论遍及媒体、专家、学者、网民及宗教界人士。就在反对、质疑舆论广泛在网络媒体上传播发酵时,法门寺集团的一位唐姓负责人,法门寺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唐喆先后终于在6月中旬,接受了《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采访,其否定了“上市计划”,并对媒体报道的“法门寺景区开园后两年50亿各类收入”的说法予以驳斥。
对于唐喆的回应,舆论并不认同,甚至有舆论认为其是自我欺骗。此次回应并没有起到安抚舆论、平息舆情的作用,相反舆论指责声由此再起。6月22日,疑似水军的微博用户,通过新浪微博发布质疑媒体报道目的的文字,和参与报道的媒体展开了针锋相对的阻击战。最终,媒体揭开了“代笔”人的真面目———屡换身份的“假记者”。至此,质疑媒体或者与媒体对立而行的文字,鲜有出现。
分析这一事件,除了对宗教文化产生些许负面影响外,其积极意义我们也应看到,有消息称,宗教部门已经准备起草相关详细法规文件,在不久的将来宗教文化不但能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也会对那些借宗教之名赚取商业利益的集团予以束缚。策划:中国企业研究院中企舆情实验室数据提供:优讯时代(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