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址呼唤“良卿法师”精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吴洁敏
保护文化遗址呼唤“良卿法师”精神
45年前,当红卫兵把砸烂旧世界的行动转向法门寺塔时,71岁的良卿法师引火自焚,保全佛指舍利。而今当奸商打着繁荣文化事业旗号把手伸向一座座寺庙,文化遗址面对又一次破坏时,我们不禁呼吁要重塑良卿法师精神。
1967年7月12日,数百名红卫兵浩浩荡荡地向法门寺涌去。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便埋藏在这座宝塔下,这个千年的稀世珍宝面临毁于一旦的风险。香案前,良卿法师对释迦佛祖的塑像顶礼膜拜之后,冲天的大火燃起,良卿法师瘦弱的身影投入火舌烟雾的包围,造反派和红卫兵在极度的惊恐中四散而去。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以良卿法师引火自焚为代价保存了下来。
本来,寺庙是弘扬佛法的净土,高僧和信徒“看破红尘、四大皆空”。而今,寺庙却又要重回“铜臭”俗世,良卿法师用生命所守护的舍利却变成了奸商们的提款机。从少林寺、法门寺再到财神庙,从直接IPO到借壳上市,寺庙上市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过分,有人调侃道:寺庙上市了之后那应该叫什么版块呢?信仰版块?以后财经新闻会不会这样报道:今日是佛诞日,恒生指数上涨9个百分点,其中信仰版块大涨……
当下,最令人关注的是莫过于寺庙所有权不是归寺庙自身所有,而是归地方政府所有,寺庙及其周边的开发、建设都由所谓的“景区管委会”等部门负责,佛教界失掉了对寺庙的话语权,支配权更无从谈起。在讲政绩、讲经济、比GDP的现实中,各地方政府无一例外地将寺庙视为创收工具,大张旗鼓地进行旅游经济开发,滥加利用佛教信仰以谋求利益最大化,也将寺庙变成了名为“信仰”实为“欺诈”的场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也许人们认为现在的文化大繁荣与文化企业大发展是保护文化的,与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回事。我们这里要说,历史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当年文化大革命也是打着文化旗号,但做的却是革文化的命,使文化遭到彻底的破坏,至今各地被削去脸面或断了胳膊的佛像,还有历代石碑中间被砸断的痕迹依然醒目,向后人们控诉着这场浩劫带来的罪恶。
现今打着文化大繁荣旗号而寻求利润的老板们,大量圈地,以“包水饺”的方式把文化遗址留在中间,周围是大量并无文化价值的旅游风景,以假乱真,更多的商品房楼群已使文化遗址被铜臭包围。更有甚者,佛指舍利等国宝级文物被搬出寺庙,供奉在光天化日下的旅游景点,靠演员扮演的僧人来做道场,造成真假不分,是非混淆。这种文化开发只不过是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行污染文化之实。如果说45年前的砸烂是一种破坏,45年后的建设则是一种污染。45年前破坏文化的人是一种文化层次的“愚昧”,45年后污染文化的人是一种文化层次的“低俗”。
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一个忘了历史的民族,只能是一个愚昧的民族。法门寺及其它宗教文化遗址的上市闹剧曾在唤醒人们的记忆,它告诉人们宗教文化的危机所在,它提醒着我们,国家经济现在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在45年后的今天,需要有一种大无畏精神捍卫属于人民的文化遗址,需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需要寻找健康的文化发展形势。中国文化事业呼唤“良卿法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