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G05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G05管理
 

2012年7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国资的改制与治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徐旭红

文化国资的改制与治理

与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高达26亿美元的交易为万达造足了声势。万达的战略性投资引起了文化国资的高度关注。文化国资的未来前途无量?综观全球500强中我国至今尚无一家文化传媒企业入榜,而美国坐拥几十家文化传媒企业,其创造的财富价值巨大程度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参股报刊出版单位的发行、广告等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前提是党报党刊出版单位国有资本控股51%以上,并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那么,如何在文化国资的不同层面、不同范围进行制度创新,科学治理,给投资者、股东、董事会及政府机构的监管者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条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之路?

众所周知,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进程相对滞后,一直普遍存在着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渠道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低、收益差、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本大量闲置等问题。如何使国有文化企业成为真正意义的市场化经营主体,防止股东价值无端损失,确保文化国有资产有效保值增值?

新的发展方式需要进行产业升级,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文化资源由国有文化单位掌握,国有文化企业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

长期以来,在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监管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出资人”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主体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观察人士分析认为,事实上,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或出版集团,在身份、地位与性质上就相当于专业性的小国资委,而不该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党政机关。

改制可以将资源从效率不高的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大量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产业若想从低谷走向繁荣,是在重走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国资委模式正合乎文化国资改革的逻辑。

一个普遍的原则是,文化事业单位经过转制后,拥有法人财产权,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管理监管的同时按照市场机制和价值导向“双原则”对国有文化资产进行高效配置,进而创造巨大文化财富,这是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方向。

借鉴国资委模式,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就是股份制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合格市场主体,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收益。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国有文化企业资产已过万亿,中央文化企业资产近5000亿,其中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资产500多亿。

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国资的改革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规模较小、集中度低,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3%,而美国已经达到25%,欧洲平均在10%至15%。

推动国有文化资产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合并、重组、股改和上市步伐,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格局,并逐步将国有文化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毋庸置疑,作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可以与高科技技术、新兴市场紧密结合,也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股份制是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通过股份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跨地区、跨行业积聚所需要的数量可观的社会资本,从而实现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与此相关的是,采用多元投资主体来取代单一国家所有制,有助于形成国有文化企业内部相互制衡的机制,从而改变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组织形式,做到产权清晰和所有者到位。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董事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的客观要求。亦可通过控制权市场的公平交易、维护包括国有出资者在内的股东利益并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从而实现由国资监管部门对文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到由市场投资者运作的顺利过渡。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必须充分理解董事会议事决策规则。文化国资企业,其董事或出身于政府部门,或成长于本单位,少有现代企业的历练或专业董事的培训,对如何履行董事权利义务心中无数,长期以来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如要克服系统性风险,就要从制度上设立相互制衡的组织机构、治理机构,形成一套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

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如何,决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董事会成员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进而言之,一个优秀的董事,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工作上勤勉尽责外,关键是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对未来发展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能够针对公司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而由此推及职业经理进入市场,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文化国资改革的要因。文化国资未来能否凸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于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企管理层的行政任命方式,转变为市场化选择,实行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管理层收入与经营绩效直接挂钩,实现优胜劣汰。

国有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国内外上市而走向国际市场,已初步形成跨国公司雏形,未来将更快地推动国内文化企业并购及外资并购,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改造和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的根本性转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