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管理
 

2012年7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认为,企业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企业文化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易损的特性,企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挖掘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和紧迫。

企业文化遗产需要继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丞华

企业文化遗产需要继承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特别强调“企业家精神”。众多成功的企业家已经或者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把企业文化传承和企业家精神传承下去?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遗产

企业成功的离不开企业文化。

面对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许多企业家都曾问过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到底是不是企业家的文化,或者直接说是老板文化。

事实上,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家的文化。

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文化”是以“企业”为前提,它首先是企业的文化,所以人们只会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不会关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家文化。

但这并不表示,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因为,企业家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和组成部分,其个人的精神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型与培育,企业家常常会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GE公司前任CEO韦尔奇认为,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需靠人才和文化取胜。对于成熟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更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

然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产品开发或市场营销,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可以一时一地有很大收益。文化是有渊源的,具有延续性,一个企业的文化总是在不断适应环境、吐故纳新,淘汰落后成分,吸收先进因子,遵循着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变革规律,自发演进与成长的。

无论在怎样的社会怎样的体制下,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文化的特色和轨迹。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不像产品革新、体制变化那样来得简单和便捷,要有一定的积累和延续,要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有专家认为,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本身建立并不是短期的,它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缓慢的形成,它的形成本身就凝聚了领导者的文化和企业组织的文化。

企业文化遗产难以复制

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缺少超越企业家个人生命周期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企业文化的传承制度。

而这种困局直接反映出一个问题: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传承有些无力。

目前,国内众多优秀企业家领导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明显偏重于企业家个人,反映企业家的理念和思想境界。这使得企业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复杂性。如果只从形式上学习先进企业文化,是学不到的。

例如,日本企业松下电器实行终身雇佣制,这些企业曾靠此创造了惊人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活力。国内某些企业也曾尝试“效仿”松下电器实行终身雇佣制,但结果却是效率很低。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高层次化,一些优秀企业已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大企业,更多地依赖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协调步伐。

有观点认为,成功的企业必然具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特征,然而,这并不能保证成功企业家的“继承者”也具有同样的精神气质,类似于人类DNA的不可复制性。

因此有专家认为,企业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传承是为了持续发展,创新是为了适应时代变迁。

事实上,当企业的某一特别的领域发生变化时,无论企业是否准备对其自身企业文化加以改变,都必然产生对公司文化的影响。这是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新员工的加入,企业文化必然发生改变。公司最初的文化会日益变异。这可能是一个微妙的、几乎不可觉察的过程。

因此,如果不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管理,新旧文化之间可能会有“冲突”,并因此影响公司的成功。

“最丰厚的遗产”需要有人继承

实际上,企业文化的影响并不直接对企业发展发生作用,很多企业家和员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更多企业是在取得很大成功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说明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长期逐渐显现的,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

韦尔奇无疑是当今伟大的企业家,通用公司更是卓越的百年企业,韦尔奇的角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长青企业所应该具有的真正的企业文化传承。

有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家的心理年龄增加、企业规模扩大以及企业资源丰富等因素影响,企业家创业精神可能会发生衰减。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富不过三代”现象,根源正在于企业家精神的衰减和企业文化遗产的“后继无人”。

目前,企业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企业文化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易损的特性,企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挖掘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和紧迫。

因此,专家提醒,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对企业文化遗产抢救、挖掘、保护,对于经济社会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发掘其在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美学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赋予企业文化遗产以新的内涵和功能,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得到妥善保护、永续利用,实现企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互动与和谐共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