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消费电子
 

2012年7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繁为简海信开启智能生活新时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康源

化繁为简海信开启智能生活新时代

“在从复杂到简单的‘泛电视’时代,发展的核心就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核心就是寻求‘用户体验’———声音控制、体感手势兴起,多屏幕体验,电视台、视频网站与电视厂商联手开发并重新定义电视”。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日前预测,“面对智能化的残酷考验,未来10年中国电视品牌不会超过3到5家”。

从去年5月15日,周厚健宣布海信集团启动全面智能化战略,2011年8月海信推出全球首款个人智能电视I’TV以及多款基于Android平台的自有HiTV-OS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海信智能云战略全面启动,到今年7月5日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SINOCES展)上,再度开启“简单易用”的智能生活新时代,海信正在持续创新并牢牢引领着中国彩电业的智能化发展方向,也让全球市场深刻感受到“无智能不电视”的产业浪潮。

开启简单易用新时代

未来,消费电子的智能化产业发展,一定是沿着两条道路在前进:一是围绕‘客厅电视’的家庭媒体娱乐中心;二是移动智能终端。而这两条路径又通过网络,比如WIFI、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互联互动,成为云服务的终端窗口。

就在今年的SINOCES展上,智能云服务、多屏互动、I’TV、智能3D、新型显示等主题体验区,清晰地诠释出“智能的海信”,并以“简单易用”的理念在中国率先开启“智能生活”新时代。

“智能就是简单,智能电视就在于体验”,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指出,“在智能化时代,电视机作为顾客体验的载体,要彻底摆脱以硬件为导向的传统模式,突出内容和服务的核心,通过内容聚合、电视社区、语义识别、人机互动等技术的突破,满足顾客深度体验的需求”。

如果说智能是电视的未来,那么简单易用的用户体验就是智能电视的未来。要满足用户的最佳体验,除了电视的画质、外观等硬件,关键还在于内容、服务等软件上,在于不断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丰富的智能化应用。

目前,海信已经上线的智能应用已经达到2000多款,这在所有智能电视品牌中是应用数量最多的。就在SINOCES展会现场,《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海信的智能云服务区集中为消费者展示视频应用、社交应用、娱乐应用、健康应用、教育应用、电子商务应用、安全应用等丰富内容,吸引了大量的体验者互动参与,也让海信的“简单易用”理念得到完美的诠释。

同时,海信在全球首创的“多屏互动、无限精彩”也让参观者实际体现了一把“智能电视与手机、I’TV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多屏互动”,只要轻轻一划,将电视的内容同步传到I’TV上后,可以用I’TV反向控制电视,突破人们传统的使用想象,在家中就可以轻松享受云端的智能服务。

持续创新成就海信智能领跑

2012年,我国智能电视市场容量将超过1800万台,同比增长近300%。2015年末将累计超过5亿台,由此,智能电视及其应用将创造一个上千亿元的全新大市场。

刘洪新介绍,通过智能化产业转型和升级,今天的海信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应用,从单一产品到生态链,海信全力推动着这场智能化产业的变革。特别是在智能技术的研发上,“海信把顾客体验置于产品企划、设计、开发的首要位置”,做到以顾客体验为导向,以软件为中心,以系统为支撑,让海信的智能科技为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

就在今年海信推出的以简单易用为主打的K580/K560两大系列智能电视新品中,融入全球独家首创的“电视汇”功能,通过直播聚合技术,打破频道界限,将电视节目按照节目类型和播出时间进行归类,形成直播导航页面,让同一时段同类节目汇集在一起,让您一眼挑中喜爱的节目。

同时,面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内容原创者的特点,海信智能电视赋予了电视新的社交内涵。“围观”是海信用户的社区,信封们可以通过“围观”功能,与他人分享美图音乐、精彩视频、微博评论、网页链接以及各类应用;海信智能电视可以让用户在观看电视的同时刷新微博,实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普世价值观。

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海信平板电视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占有率分别达到15.29%和14.46%,分别比第二位高出2.72和2.81个百分点,至今,海信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连续第9年保持第一。进入智能化时代,在智能电视技术、智能电视产品、智能应用开发以及在智能化的服务方面,海信通过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继续成为行业领跑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