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业危机生存资料显示,今年二季度披露PE投资案例36起,投资总额18.78亿美元,均达到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穆瑞
风投业危机生存资料显示,今年二季度披露PE投资案例36起,投资总额18.78亿美元,均达到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日前举行的“2012(第十四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200多位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400多位风投大佬达成共识,风投业面临洗牌。
受市场持续低迷影响,2012年二季度中国VC/PE投资规模已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下滑,而且分析预计,短期内规模收缩依然是该行业的主基调。
据投资中国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披露PE投资案例36起,投资总额18.78亿美元,均达到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而鉴于目前资本市场低迷环境下退出渠道的收窄,预计短期内PE投资活跃度难以大幅回暖。统计显示,2012年二季度披露私募股权(狭义PE,不含创业投资)投资案例36起,投资总额18.78亿美元,相比上季度分别下降16.3%和51.8%;相比2011年同期(129起案例、97.90亿美元),案例数量及金额分别下降72.1%和80.8%。
内忧外患危及行业寿命
进入201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国PE市场骤然降温。二级市场估值回落再加上一级市场投资价格虚高,双向挤压之下,风投机构回报骤降,企业生存环境堪忧。
在专家看来,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只是PE行业降温的外因,近年来行业本身存在的虚火过旺才是导致PE深陷寒冬的内在根源。“风险投资等于疯狂的行为加上理性的认证。”软银赛富投资合伙人陆豪表示,如果失去了理性论证,那就只剩下“疯狂”了。
“近年来国内不少风投机构已经变味。”上海交通大学金融与创业投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柯迪认为,很多投资机构一味追逐临近上市的项目,寻求赚快钱,于企业成长并无多大益处。相反,合格的风投机构加入到企业当中,往往可以带给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发掘出企业最大的潜力,给企业带来爆发式的增长。
退市机制单一也是导致行业腾挪空间收窄的一个致命因素。
据统计,中国PE的退出中90%靠IPO退出,而这个比例在西方只有百分之十几到20%。
随着二级市场股指的下跌,IPO退出回报下降,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下降,必然导致IPO的退出回报的下降。
数据显示,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市盈率,由2011年1月的67.8倍,跌至12月的37.87倍。上交所由71.14倍,跌至32.08倍。深圳创业板同期只有87.35倍,跌至37.72倍。
与2010年和2011年出现的“全民PE”盛况相比,今年行业骤然降温,市场上甚至出现了PE“寒冬论”,业界对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变局中的转身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追求暴利、赚快钱和单一的退市机制是行业的死结,导致行业资源枯竭,盈利收窄,腾挪空间逼仄,在这种情况下,重塑行业运营机制,拓宽VC、PE新的退出渠道势在必行。
联想控股旗下投资机构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能光表示,风投机构的暴利时代正在逐渐终结。传统的赚快钱的投机方式难以为继,PE机构的回报应该来自于分享企业业绩稳定增长带来的收益。从长远来看,3—5倍的退出回报应该是该行业较为合理的回报水平。
IPO退出毕竟还是少数,中国目前每年IPO大约300家左右,这还是比较快的发行节奏。
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风险投资在战略新兴产业,即互联网、生物医疗、清洁技术、IT和电信增值服务以及光机电产业、文化产业、消费产业,已经先行一步,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风险投资发展的方向。
当前国内PE市场出现的降温给了这个行业一个重新塑造健康环境的机会,可以推动行业洗牌,检验基金管理者的能力,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大的暴利很难再现,专业化、精细化的精耕细作将是行业的发展主流。市场普遍认为,行业的降温可以促进市场投资回归理性,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时,也应该从以往的“广撒网”向专业化投资过渡。对于坚持价值投资的PE机构而言,眼下并不是冬天,反而是PE寻找项目投资的春天。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宋安澜的观点在业界很有“市场”。他提出要做专、做精、做深。就是趋向于做一些专业的基金;要在挖掘这个项目的所谓质量上下工夫;投一个项目,或者投一个行业,一定是选择投资看得懂的东西,而且要深挖下去。
有专家认为,整个行业,将经历一个痛苦的洗牌过程。从长期来看,通过加强监管,资源整合,在一批优质企业带领下,整个行业大浪淘沙后,将向一个更加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创业投资也将进一步地发挥其支持创新创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