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投资
 

2012年7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进扩张中国平安偿付能力遭考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马宁

激进扩张中国平安偿付能力遭考验

7月5日,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保险机构加强偿付能力管理。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应该在一个月内制定偿付能力达标方案。同时要求保险公司滚动制定三年资本规划。

近期有券商分析,中国平安近三年的偿付能力逐渐下滑,去年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已降到166.7%,逼近150%的监管红线,迫使其必须依靠再融资补充资本。保监会的新规给中国平安敲响了警钟。

股价异动引发资金担忧

中国平安股价自年初涨幅有30%左右,在6月初高管增持股票,在高管增持股票之前股价出现大跌。这与去年其股价大跌情形有相似之处。

6月27日,中国平安召开股东大会,集团财务官姚波公布前五个月平安公司数据。前五个月平安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寿险增长3%,健康险增长40%,养老险增长16%。投资收益为4.5%,同比增长30%。

分析师指出,中国平安近几年业务扩张迅速,但不是每次投资都会带来收益。快速扩张出现的投资失误是企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中国平安的创新业务和不可控的外部风险是导致扩张失误的主要原因。

中国平安北京公司业务部李丽表示,平安是综合的金融机构,提倡交叉销售,通过交叉销售扩大销售额。比如,产险、车险保费收入的41.6%来自交叉销售和电话销售,银行信用卡方面54.5%、新增存款中34.8%来自交叉销售。平安的保险业很强,金融服务品种多,在平安可以做全部的财富管理。因一季度投资组合部署调整,致使部分出现浮亏,影响了利润增速。平安的业务扩张,符合公司发展,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快速扩张风险凸显

中国平安业务扩张可分为两个阶段。1988年中国平安作为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成立。1991年,中国平安以证券业务部名义开始经营证券。随后业务扩展至个人寿险及多项险种、证券、信托等,至2006年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中国平安已成为一家集保险、投资、银行等综合性金融机构。

证券业务是中国平安实现综合金融的始发点,但这一业务却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2007年中国平安进军海外市场,这一年也是其激进投资的开始。当年,中国平安投资238.38亿元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4.99%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中国平安试图通过此举打开欧洲市场大门,将业务进一步拓展到欧洲。然而事实证明,中国平安此次押宝并不成功。

招商证券北京公司经理史应召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在2007年夏季的美国次贷危机随即演变成金融危机之后,富通股价一路下挫,至2008年12月19日收于1.08欧元,而中国平安在其身上损失226亿元。中国平安在2008年也通过高管大幅减薪,减持中国股市股票,全力发展保险业务,从而弥补了富通的亏损。

经过了2009年的休养生息,2010年中国平安开始了新的投资,并购深发展银行,以增强银行业实力。然而,2011年深发展11.51%的资本充足率与8.46%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同样逼近银监会的监管标准。据机构测算,到2015年,深发展核心资本缺口或达217亿元,资本缺口或达326亿元。中商情报网金融行业分析师吴劲飞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6月12日利率市场化大幕拉开,并且央行连续两次非对称降息。降息和利率市场化已经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未来不确定因素还将继续。

2011年底,中国平安出资51亿元收购上海家化100%股权,虽然收购价和目前上海家化股价比,中国平安出现浮亏,不过这只是数字上的亏损。根据上海家化一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不过券商认为上海家化盈利前景可期,或许上海家化是中国平安近几年投资收益回报最快的项目。

吴劲飞表示,风险控制是关键,尤其是金融行业,快速扩张下需要控制资金风险,不要盲目扩张。不过,他同时指出,虽然平安做得比较激进,但是他们把风险控制在了可控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利用交叉销售,平安一季度个人寿险业务同比增长8.0%、产险同比增长19.3%。目前平安处于并购整合的过渡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