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一周
 

2012年7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企业一周新闻榜(2012.07.03—07.09)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企业一周新闻榜(2012.07.03—07.09)

宏达股份什邡百亿元钼铜项目停建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宏达股份7月5日引述四川什邡市政府的说法发布公告:“什邡今后不再建设这个项目(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7月3日,什邡市政府表示:“鉴于部分群众因担心宏达钼铜项目建成后,会影响环境,危及身体健康,反应十分强烈,决定停止该项目建设,什邡今后不再建设这个项目。”资料显示,该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额101.88亿元。

点评:一个过百亿的项目,一起群体性事件,一场舆论风暴。对于企业来说,证明自己污染与否的机会已经失去,不仅替潜在的行业污染隐患和当地政府与群众的沟通不畅买了价值超过百亿的单,同时对自身的品牌和形象也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这起事件唯一值得我们欣慰的,可能是能够警醒有些企业和地方政府,提高对环境污染等关乎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

重庆涪陵发文称“无偿收回加油站”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7月3日下午,“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博文称,涪陵区在加油(气)站特许经营权取得前事先约定30年经营期,期满后收回特许经营权重新竞拍,原经营者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权。同时,政府收回的仅是特许经营权,土地、设施设备等其他权益通过评估补偿收回等方式予以保障。此前,重庆涪陵区政府“加油加气站的有效期为30年,经营期满政府无偿收回”的规定引起广泛关注。

点评:加油站“乱象”的出现,根本原因并不是缺少特许权限期,而是政府管理错位和市场发育不足造成的。特许经营制度从本质上而言对民营企业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这不利于民营企业的持续性经营。像加油站这样的零售型行业是一种竞争性行业,是适合民营资本进入的,政府的行政干预应从鼓励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对可能出现的行业垄断进行调控。

工信部称前五月近两成纺企亏损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新京报》7月7日消息,今年前5个月,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上升至18.6%。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形势分析报告显示,1—5月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17亿元,同比下降2.4%;企业亏损面达18.6%;亏损企业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28.5%。工信部预计下半年纺织行业形势难以明显改善,更多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

点评:纺织行业业绩不佳主要受出口与内需不足的双重影响。目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下半年纺织企业可能遭遇更为严酷的行业冬天。尤其是融资不畅、订单数量不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纺织行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需要更多“扩内需”和“稳增长”的措施出台。

煤价九连跌引煤企限产裁员降薪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中国广播网7月5日消息,海运煤炭网指数中心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本期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为676元/吨,较前一期下降26元/吨,煤价连续九周下跌。有些省份已变相出台限产措施,同时,煤企纷纷裁员降薪。比如中煤能源继2012年4月份降薪10%后,全矿区员工在5月份再次降薪10%,矿区还将在基层员工中进行裁员。

点评:受水电、进口煤炭的冲击,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促使煤价“跌跌不休”。实际上,煤炭行业寒潮主要体现在煤炭的贸易企业,生产企业目前依然有充足合理的利润空间。然而,由于煤价已经连续九连跌,部分煤炭企业的库存煤还没有消化完,再开足马力生产显然只能增加生产成本,因此采取自我保护式的限量生产也是必然的。在限产的同时,裁员、降薪也是煤企为“自救”不得不采取的举措。

中铝国际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新华网7月6日消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与技术服务领域的旗舰———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国际)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据了解,本次中铝国际通过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募股筹资近两亿美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工程建设、产业化项目和科技研发。截至2011年底,中铝国际总资产约141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十多亿元。

点评:这是中国铝业股份公司成功回归A股后又一力作,不仅成功跨入国际资本市场,也成为中国有色工程技术登陆香港联交所的第一股。目前,中铝国际不仅成为中国铝业公司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板块之一,也是集科技研发、工程建设、测绘勘察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本次成功上市也标志着在有色金属工程技术领域,中国的龙头企业开始在国际建设行业崭露头角。

苹果付6000万美元与唯冠和解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7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苹果公司已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调解协议,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从最早通过英国IP公司购买iPad商标所支付的3.5万英镑,到iPad中国商标争议初起时唯冠向苹果提出1000万美元的索赔,到最后苹果以向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而收场,在短短两年内,苹果为自己的错误决策多付出了5000万美元。

点评:持续两年之久的iPad商标权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在尘埃落定背后,留给中外企业更多的则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警示。中国的商标权以工商行政部门的登记为前提,苹果在没有商标权的情况下强行进入中国市场,从而以巨额赔偿为代价收场。该事件也提醒中国企业应该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从创业初始就应该注重对自己的商标权、版权等的保护。

阿里聚划算前总经理阎利珉被刑拘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每日经济新闻》消息,7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对外表示,据杭州警方确认,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旗下团购网站聚划算前总经理阎利珉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相关涉案情况目前仍在持续调查中。今年3月7日,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在毫无预警之下被免职。此前,在阎利珉的带领下,聚划算曾创下2011年年营收总额超过100亿元的业绩。

点评:这是阿里巴巴再一次主动对外公开其内部反腐进展,此前阿里曾多次对外公布阶段性调查结果,此事件也彰显了阿里惩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

“家丑不可外扬”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同时,由于出问题的很多都是当年劳苦功高的“功臣”,有些企业通常选择隐瞒甚至是纵容。企业反腐是对自身的排毒,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只有经历过短暂的阵痛,才能得到长久的安宁,才能使企业得到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转。

比亚迪出台措施全员降薪4个月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中国经营网7月8日消息,继裁员风波之后,为缓解业绩下滑的困局,比亚迪又采取了全员降薪的措施。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比亚迪内部了解到,6月26日下午,比亚迪发布通知,决定对今年6—9月公司员工绩效奖统一下调。与去年业绩下滑时比亚迪的裁员对象多为普通员工不同,比亚迪此次降薪举动的范围包括了管理层。

点评:由于汽车等业务的持续低迷,比亚迪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不管是裁员还是降薪,都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如果不尽快调整企业战略,比亚迪的境况将变得更加艰难。在国内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下滑。除了面对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的普遍困境,对于比亚迪而言,能否尽快实施战略调整,收缩业务范围,迅速扭转传统汽车业务的颓势,才是其改变困局的关键。

依云回应产品亚硝酸盐超标事件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7月5日,依云公司就此前“亚硝酸盐超标”事件正式回应。依云食品营销(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戴宁表示,依云水不可能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所涉产品并非由指定进口商进口,因此,依云无法获得所涉产品留样以确认其身份,具体来源仍在调查中。6月初,法国达能集团旗下知名矿泉水品牌依云再次被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一批依云水因为亚硝酸盐超标被退回。

点评:作为饮用水世界里的“奢侈品”,依云矿泉水频频出现问题。目前,市场上许多依云瓶装水为散装进口,回国后才分装销售,很可能在运输或分装过程中出现水质污染。对此,依云表示进口商品谁都可以做,很难有措施去禁止其他贸易商进口。到目前为止,依云没有给出任何的解决方案。可以想像的是,只要非官方渠道一天还存在,只要解决方案一天不出台,问题就会依然存在。

媒体报道金龙鱼花生油价格上调8%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食用油龙头企业金龙鱼7月4日向《羊城晚报》记者证实,公司即日起正式上调花生油零售价,上调幅度为8%,大豆油价格暂不调整。今年4月初,金龙鱼的菜油、花生油两个产品上调出厂价格,幅度在8%左右,金龙鱼当时也表示,“调价主要由于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无法承担。”上次涨价随之掀起涨价潮,中粮的福临门菜籽油、花生油两个品类也平均涨价8%。

点评:花生油市场价格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一路高歌猛进。花生油出厂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其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引起的。另外,由于近两年来花生油生产企业在花生压榨效益方面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加之当前大多油厂花生存量有限,油厂提价销售的意愿正逐渐增强。由于食用油消费以大豆油为主,花生油的占比很小,市场相关人士分析,此次价格上涨对整个食用油市场行情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