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2年7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抑制房价不能只靠政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友志

抑制房价不能只靠政策

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省常州市调研时强调,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关键时期,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坚定不移做好调控工作,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温总理特别强调,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绝不能让房价反弹。

温总理说这一番话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最近房价上涨的消息不断传出,社会上人心浮动,买房者蠢蠢欲动。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大兴楼市在今年3月份之后,连续4个月成交超过800套。其中5、6月份创造了限购后的新高,达到了限购前的水平,分别成交1759套和1596套。另外,随着热点项目成交量明显增加,中低端市场全面复苏,均价也有所上涨,从每平方米16134元涨到18178元。

人们忽然发现,现在的房价和政府调控前的房价基本持平,更有很多地方房价仍然“一路高唱凯歌”、持续上涨。我们不禁要问:房价调控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有降下来?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是连续降息误导了房地产商。大家知道,国家降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市场繁荣,搞活经济,增加量的需求。于是,银行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但这却容易让房地产商、购房者误认为,国家降息是为了救房地产市场,而救房地产市场就是要让房价上涨。所以就产生了“此时不买,更待何时”的心态。

第二个原因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合抗调的必然结果。中国房地产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楼市调控如此之久,房价却不松动、不下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财政。在土地财政的指挥棒下,不论国家如何调控楼市,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会自觉与不自觉地走到一起。他们的口号是“保房价,就是保财政,保房地产,就是保增长”。试想,如果不是这样,各地会出台松动银根政策去救房地产市场吗?很显然,回答是否定的。

最后一个是官商勾结的结果。当前,由于一些官员参与楼市进而官商勾结,这对房地产商来说,无疑就是一个市场的“风向标”。换句话说,有了官商勾结,房地产商的地有多大,其胆子就有多大,折射出的现实就是大胆上涨房价,炒作自我。正是这三个原因,人们对房价的走势普遍看高。

两年多房价调控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房价降下来的目标单靠政策引导是乏力的,甚至无法阻止房价的反弹。如果想让房价合理回归,我们必须要做更多。

我们不能否认,政策对房价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关注房价的新闻就会发现,政策已经制定的足够多了,相关部门的“态度”也表达过很多次了,但是楼市还是“越调越涨”。7月4《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楼市回暖已成事实,调控不能放松。楼市调控不仅是少数人和少数地方的利益问题,房地产调控任务仍未完成,不能放松更不能反复。近期,国务院、住建部、银监会等部门也纷纷表态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然而,当“表态”、“文件”、“政策”到了地方之后,由于地方政府和房产开发商无利可图,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解决房价上涨、反弹的措施很多人都知道,特别是政策的实施者,但就是下不了决心、不舍得“割自己的肉”,而后果,就是全社会为房价上涨“买单”。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构都在优化,高房价的弊端不断显现,整个社会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这需要有关部门拿出“壮士断臂”的决心和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调控房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