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G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G02综合
 

2012年7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认识国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胡兰荪

如何认识国企?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曾经感慨:“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们,现在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确实如此,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在国人中的口碑并不好,充斥在媒体之中的也以负面新闻居多。不是两桶油跟涨不跟跌,就是网速慢而收费高等等。和许多人一样,我对国企的印象也不怎么样。然而,最近我有机会读了一本书:《央企真相》,它使我对国企,特别是央企有了新的认识。

《央企真相》的作者邱宝林长期在石油系统工作,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向我们讲述了中石油这个备受争议的央企巨无霸是如何经营的,100多万中石油的员工是如何工作的。读完之后很受启示,我不仅了解了中石油在保证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汽油和柴油供应上所做的贡献,而且和当年认识王铁人一样,也认识了一批新时代在石油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他们的高大形象深深感动了我,让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为央企叫几声好。

为了保证国内的石油供应,中石油很早就实行了走出国门的战略行动,而且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出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英雄人物。

苏丹今天已经被全世界认识,是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地质勘探工作的落后,它长期被人遗忘。1996年,中石油和马来西亚、加拿大、苏丹联合组建的作业公司中标。尽管中国在这个公司中占有40%的股份,但是一开始并没有掌控权。勘探部经理、副经理等职务都由外方担任,油井井位的定位也按股份分配。中石油分到了九口井,承担定井位任务的是个年轻人———苏永地。由于当时的资料还是外国公司1983年采集的,很陈旧也很简单。所以要在两个月内掌握大量石油地质资料,完成精细构图,拿出井位,非常困难。苏永地潜心工作,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春节都不休息,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拿出了结果。实际一打井,九口井口口出油。加拿大公司分到4口井,2口打中,出油率50%。马来西亚分到8口井,打了4口,只有1口井出油。一看中国人定的井位口口出油,他们说什么也不干了,非要中国人来定。一时间,外国人的态度大转变,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有什么“秘密武器”。后来联合公司为苏永地特设了一个“勘探部高级技术主管”的位置,而且规定不需要像其他岗位一样轮换。苏永地从此被称为“石油神探”。

中石油在国外的第一个项目是在秘鲁的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老油田。这个油田年轻时年产油500万吨,中石油接手时,年产量不到5万吨。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了4000多口油井,这些废弃的油井淹没在荒漠野草之中。要打油首先就得找到这些油井,然后才能通过井与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井很不容易,中国人的铁人精神发挥了作用。中石油员工黄世忠三年七个月没有回家,一个人找到了1400多口井。中国人通过仔细研究,吃透地下情况,利用中国的技术打出了新油井。竟然是一口日产千桶油的自喷井!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把秘鲁总统也惊动了,他跑到现场,向中国人竖起大拇指说:还是中国人行!“老太太”焕发了青春,最高产量增长了十多倍,达到了70万吨。中石油当初仅仅投资370万美元,现在每年收入数千万美元以上!而那位三年七个月没有回家的黄世忠回到家里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他了。

这样的动人事迹还有许多许多,当我们千千万万的国人驾驶着自己的汽车,意气风发地驰骋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数百万石油人的忘我劳动和无私奉献。

当然,我的这个观点有人会表示反对,正如《央企真相》这本书也遭到人诟病一样。这并不奇怪,央企发展到今天,确实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弱点。如《央企真相》在开卷中就指出的,由于央企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健全,由于央企悠长坎坷的历史,还由于其他种种原因,使公众得到央企的信息往往“碎片化”、“段落化”,甚至“妖魔化”。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公众对央企的认识和评说,或雾里看花,或盲人摸象,或情绪化认知,难以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央企,不了解和误解误读自然难以避免。

瑕不掩瑜,我们在期望央企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应该肯定他们的主流,肯定他们的作用。

(作者系原西安台板厂厂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