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商业·管理
 

2012年7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会为企业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郝帅萧一鹏高巧艳

商会为企业保驾护航

《中国企业报》记者经调查后发现,各地在京商会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经营当中,给企业提供交流、融合平台的同时在管理、经营等方面都在帮助企业。并且,各个商会之间的交流为所处不同地域的企业带来了更多商机。通过互访和交流,很多企业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弥补了空白。更有很多企业发现了互补之处,对经营的益处不言而喻。

北京湖北企业商会会长陈东升:促进企业力量发展发挥商会凝聚作用

企业商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北京湖北企业商会会长陈东升对于现阶段商会作用于企业的意义给出自己的观点:开眼界,阔思想,谋发展,共盈利。即企业要利用商会的交流平台,积极参加商会活动,开眼界,阔思想,谋发展,共盈利,商会活动的质量胜于数量;商会要凝聚多方力量,运用会员的信息与资源优势,努力办好会刊;关于楚商会馆的筹建事宜,各方要开诚布公,切实就资金投入、团队选择、合作方式等进行有效沟通,务实推进,自身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要时刻谨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现阶段,商会主要是作为信息交流、沟通联谊的窗口与平台,服务于会员企业,湖北企业商会提出了商务合作、智力支持、沟通联络、融资服务、公益维权五大服务体系,并正在建立之中。

把企业力量凝聚起来,抱团发展是很多商会建立的初衷,这也是商会存在的基本意义。从促进市场经济制度完善、促进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陈会长称,商会发展的趋势是向好的。不仅同一地域的企业间建立商会有必要,各大商会间的交流也有必要,去年湖北企业商会积极牵头承办了“首届在京省级商会会长联席会”,打响“天下京商”的旗号,就是京城商帮联合的第一枪。

北京山东企业商会顾问耿维衷:事实证明企业需要商会帮助

商会要为企业各个方面考虑,既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囊、管理、专业技术等各方面的服务,同时也要为企业的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驾护航。最近,我们为山东的一家从事贵金属交易的企业从整体上进行包装,并且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士对其业务进行评估和把关。这样的服务企业非常需要,也非常满意。

北京广东企业商会代表、南雄市英达伟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伟:选择商会这类中介性机构不能盲目

各商会在交流中互补,商会,也在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给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选择商会这类中介性机构不能盲目,因为虽然大多数商会存在的目的是为其会员谋福利,但也存在少数只“向钱看”的中介机构。企业要从所提供平台是否适合自己以及中介机构自身的实力以及监管是否到位等等角度去综合判断,慎重选择。

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赵俊良:异地商会促两地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中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商会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异地商会的成立,就是让这些身在外地的企业者找到了“家”的归宿,也为当地发展牵线搭桥,促进两地经济发展。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秘书长陈文育:按照企业化、商业化思路经营商会

商会成立容易,运作难。商会亦如企业一样,同样面临生存与发展问题,如果没有人参与奉献支持,商会将举步维艰,慢慢萎缩,会员的激情热情也将散失殆尽。因为商会作为民间社团、松散型的组织,既没有政府财政拨款,又没有行政约束力,无财无权,可有可无,纯属民间机构,且每个会员企业家都有个性,谁也不服谁,谁也领导不了谁,爱来不来参加活动。那么如何将商会这样一个松散民间组织办成有生命力、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活力、有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关键是要聘请专职工作人员运作,按照企业化、商业化的思路去经营商会,用感情、靠魄力开展工作,特别是用心良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促进会员企业发展,帮助解决会员困难问题,只有这样会员才会看到加入商会得到实惠价值,才会继续参与支持。

北京安徽企业商会会长何帮喜:商会点线面开发大有可为

多年来,北京安徽企业商会在如何实现商会更好地服务企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集体智慧,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在“致力家乡经济发展,实现安徽中部崛起”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商会鼓励会员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回乡创业,带动经济的发展,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家乡经济的蓬勃发展让人们认识到商会确实是大有可为!

商会还应加强和其他地方商会的合作,形成点、线、面的开发模式,努力开拓新的领域,把其他商会的企业吸引进来,进行横向开发,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