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2年7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中小企业创新:不应放弃自身优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任腾飞胡海燕

浙江中小企业创新:不应放弃自身优势

日前,浙江对试点期满的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了评估,确定了45家创新型示范企业。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再起,大量的企业开始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

浙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先发地,民资充沛。近几年,由于民资开始脱离实体经济,炒作各种商品,浙江乃至整个中国“炒声”一片。过度介入虚拟经济使得浙江民营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有的企业主面对无以为继的企业,选择“跑路”。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的利润一跌再跌,产业结构调整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一些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虚拟经济遇挫使得浙商在重新思考回归实体,走转型创新之路。比如在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就指出:“今后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我省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展现。”

浙江的民营经济占据了浙江经济规模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浙江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经济最显著的亮点。目前,有不少企业逐渐走上了转型之路,根据浙江省工商数据显示:已有20%的企业开始了对外投资,34%的企业开展了多元化经营,64%的企业已打算或有意向投资新兴产业。

在这些已经转型和即将转型的浙江企业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它们转型会面临着比大企业多得多的困难。但同时也具有进行创新的先天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民营经济强势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及在各种复杂的经营环境下拼杀的经验。这是浙江企业的优势,同时也是中小企业的优势。同时,浙江中小企业比较“接地气”,善于发现市场的敏感点和热点,能够根据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由于本身的组织机构比较简单,决策快、执行力强、效率高也是其特点,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反而比较容易创新。

浙江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的加工制造业由于面临着用工短缺、人力成本过高的困境,如果不改变,显然没有出路。但如果完全“调头”,去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又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连生存都难以为继,谈何发展?所以,浙江中小企业的转型应该量力而行,同时应该在自身行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新,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浙江中小企业微创新,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发现产品新的卖点;其次,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改善企业的销售渠道;同时,应在原有基础上实行技术改造,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在浙江众多的进行微创新的中小企业中,有不少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平台。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专注于做外贸的中小企业订单量明显缩减,企业完全依靠外贸具有较大的风险,必须重新找准在国内市场的定位。于是他们尝试利用阿里巴巴这类B2C的网站,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对自己的产品和促销手段进行相应调整,从而顺利实现了由外而内转型。

类似于这种不完全放弃自身优势,并对自身产品、技术、渠道等进行微创新的成功经验,值得浙江中小企业借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