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管理
 

2012年6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下的中国,“独立董事”似乎正向它的原有之意发起颠覆性挑战。“独立不独、董事不懂”,看上去不是网民的一句戏言。
  有名气不代表有作为,有资历也不等于很专业,对于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来说,他们更看重独立董事做的“实事儿”,而非只是充当花瓶摆设。
  作为企业老板,在独立董事的配置上,更有责任感,而非通过私交人脉拉来些著名人士和学者充门面,背离独立董事的应有功能。

独董沉沦:集体失语?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独董沉沦:集体失语?

在独立董事的名单里,有很长一串颇具分量的名字,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某一位公众或业界所熟知的政府官员、行业名流以及专家学者。名人、富人、学人是这一群体的主要构成,虽然各有来头,但担任独董却显得相当“业余”。

不久之前,独立董事还只是默默埋没在公司年报里的人名。现在,这一群体被置于媒体和公众的聚光灯下。学者扎堆、跨界盛行、名人隐身的独董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是想要读懂它———没那么容易。

无门槛、有花瓶独董集体失语屡见不鲜

在刚刚过去的5月,中国经济学界发生的著名事件包括财经名嘴叶檀出任独立董事———这一职位曾被她斥为“花瓶”。时过境迁,叶檀的观点变成了:“独董理应成为独立的力量,一个独立的人不容易被左右,当花瓶的概率小。”

尽管相隔几年,花瓶的说法在叶檀的嘴里有了截然不同的说辞,但是在公众看来,花瓶与独董始终有着脱不开的关联。

截至2011年底,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总人数达5593人,高校学者成为独董第一大来源,比例占到近40%,其中尤以管理学院和法学院教授居多。而在5593位独立董事中,有超过90%的人身兼多家上市公司独董。2011年,5500多位独董共从上市公司处领取了45060万元的薪酬,平均薪酬在8万元左右。比如在2010年,云煤能源共召开两次董事会,该企业的一位学者独立董事一次电话参与、一次委托他人表决,不出席便轻松拿到数万元薪酬,而这只是令他“分身乏术”的其中一家独董。一旦企业“出事”,独董集体失语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

《人民日报》日前曾发文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已沦为特权阶层福利”,直指很多学者和专家沦为制度“花瓶”,因为他们“只拿钱不干事,甚至做出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事情”。

就连最近刚当上独董的叶檀在之前言论中也笃定认为独董“不管谁当都不可避免是‘花瓶’”,因为“毕竟独董是从上市公司拿钱”。

经济学家邹恒甫形容独立董事为

“官商学结合的‘走狗代言人’”,曾一度将这场质疑演变成火药味十足的声讨。

被称为“最年轻独董”的宋晏,27岁时以律师身份进入一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作为这个群体并不多见的80后女孩,宋晏快人快语,她对记者直言:“目前独董功能有待完善,人员构成没有‘门槛’,准入制度欠缺规范。”

在宋晏看来,“独立董事制度本身没错,错在应用,目前需要监督制度、竞争机制去完善这一制度”,而“没有门槛”则是独董人员准入制度的最大问题,这也是导致“花瓶”丛生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花瓶独董”往往也是企业刻意打造。援引一位分析师的说法,不少企业之所以请学者担任独董,除了因其知名度,也是看上了高校学者“缺乏公司实务经验,不会对公司管理层具体的管理问题提太多意见”,因为“既然是花瓶,就是要养眼,又不碍事”。

如此一来,就更增添了“花瓶独董”的几许迷离和猜想。

不专业、少作为无法得到股东尊重

2012年5月31日下午,上海医药股东大会上演出了一场闹剧,导火索之一就是缺席的三位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领着薪酬,但有时连最重要的年度股东大会都不出席,按照规章,会上要宣读独立董事的述职报告。报告都不念,叫我们股民怎么放心?”现场小股东们如此表示不满。

不到会、不述职,这并非上海医药一家企业的独董风格。在其它不少企业,这样的“透明”独董同样存在,似乎他们的存在就只是年报里的那几行个人信息。

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独立董事的初衷在于保证经营者不会背离所有者的目标,通过创设独立董事制度来改变经营者决策权力的结构,达到监督、制衡的作用。然而,目前现状则是:许多独董名气虽大,但只空占其位、不尽其责。对于这些各有建树的人来说,独董可以跨界,但未必是他们可以“读懂”的职位。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不见得就可以在独董职位上有所作为。

采访中,宋晏向记者介绍,根据她的亲身经历,当时入职独立董事之前,参加了一个为期两三天的培训,“考试基本上只要是态度端正都可以过”,一切都只不过“走走过场”。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独董的专业性无法得到保证。

“A股绝大多数独董都是控股股东或有话语权股东推荐,权力来源于谁为谁说话似乎天经地义,而保护散户股东利益、给投资者一个真实上市公司等本质职能无形中成照本宣科。”宋晏说。

既然有悖于股东选举独董的初衷,那么造成的现实往往就是,独董的任命与否没有和硬性的专业指标画成等号,因此难以保证其可以对公司核心业务提出专业性建议,当然更无法看出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而这只是独立董事的基本功能之一。

有名气不代表有作为,有资历也不等于很专业,对于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来说,他们更看重独立董事做的“实事儿”,而非只是充当花瓶摆设。作为企业老板,在独立董事的配置上,更要显出应有的责任感,而非通过私交人脉拉来些著名人士和学者充门面,背离独立董事的应有功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