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何以“内斗”不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任腾飞
中国企业何以“内斗”不止
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作为一个媒体人,对于负面新闻具有很高的关注度,由此带来的是日积月累的精神压力和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进而形成一种“无负面,不新闻”的工作冲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比如,笔者最近就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对层出不穷的中国企业“内斗”事件尤其的关注,深感“有企业的地方便有江湖”。
其一,王老吉商标案仍然纷争不断。6月3日,广药集团在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新装王老吉凉茶。另一方面,自称仍拥有
“红罐使用权”的加多宝集团表示,在法院重新作出裁定之前,加多宝集团原来的“王老吉”商标使用权还是合法的,广药此举或涉嫌侵权。加多宝称不排除启动法律程序,就商标品牌价值向广药提出索赔。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5月底受理了鸿道集团(加多宝母公司)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一案,目前该案仍在审理中。
其二,上海外滩地王之争再起波澜。复星国际近日发布公告称,已经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正式就上海外滩8-1地块的权益向SOHO中国、证大房地产、绿城控股提出民事诉讼,以保障公司在项目上的优先认购权。SOHO中国回应称,目前尚未收到法院送达的有关此案的诉讼文件,并表示复星并不享有优先购买权,也不存在侵犯其所享有的优先购买权。地产大佬们谁都不愿意退让一步,由“暗战”转为“明争”。
其三,上海医药“内斗门”持续发酵。5月31日,上海医药召开股东大会。会议现场,投资者围绕财务造假、“内斗门”等多个问题炮轰上海医药管理层。在投资者的逼问下,上海医药总裁徐国雄首次对“内斗”传闻作出回应,称公司不存在任何内斗。近一年来,上海医药风波不断。先是前副总裁葛剑秋遭举报主动辞职、多起收购屡屡被指违规,后有董事长吕明方无故被免,最近又被指多处财务数据造假,上海医药仿佛卷入了无休止的举报与内斗中。
以上是近期公司间或公司内部PK的部分相关热点事件,对于当局者或利害关系者来说,此中干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对于旁观者来说,事件复杂曲折程度,不亚于构思精巧的侦探小说。
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似乎一丝一毫都没有轻松过。籍籍无名时,处处受大企业压制;稍有名气时,受行业领先者排挤;真正到了行业龙头位置,又要时时担心陷入各种“门”或者被潜在的竞争者取而代之。
中国的有些企业家似乎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竞争。如果给他们这些所谓的竞争加个形容词,“内斗”也许不是最适合的,但却是最形象的。“内斗”不同于竞争,它是一种内耗或者说是恶性竞争。企业商战不断变味的背后,是利益、恩怨和尊严的纠结与博弈。
中国企业为何会如此热衷于内斗?不少人把问题归咎于中国人不团结,整个社会没有培养出团结协作的大氛围。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太小了,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内斗”的根本原因。而中国企业又很少愿意去啃外企这个硬骨头,于是,“内斗”便成为家常便饭,成为挤压同行、彰显自我、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手段。行业龙头排挤跟进者,大企业挤压小企业,小企业偷工减料、偷税漏税、压榨工人……随之而来的是食品安全、劳资纠纷、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从食品行业王老吉与加多宝间的相互攻击,到IT行业中360和腾讯的纷纷扰扰,中国企业正在处处上演着你死我活的肉搏战。中国的企业家由于忙着你争我夺而忽略的是,无休止的内耗正在侵蚀着中国企业原本就不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继续“内斗”下去,不只是中国企业的海外之路更加坎坷,甚至将是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的自我毁灭。
中国企业的“内斗”不仅阻碍着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发展,甚至连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旁观者,也可能被殃及成为受害者。“内斗”能够在何时何地以何人何事为契机和何种方式结束尚不明确,但确定的是,我国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差距仍然较大,外企步步紧逼的脚步已经触及到了民族企业的生存命脉。
近年来外资大规模的涌入,使得一些国际垄断企业不仅加强了对中国市场进行资本控制,更通过对专利技术和市场地位的滥用,使我国对相应产业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以大豆为例。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13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1.6%;进口植物油较上年同期增加30.5%,至176万吨。3月份,中国大豆进口48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8%;植物油进口5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81.3%,较2月增长5.5%。
国际垄断企业通过资本渗透进入我国大豆的生产系统,抑制大豆产量,使我国加大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然后通过抬高大豆价格,收购榨油企业,进而达到控制我国大豆产业链市场的目的。外资控制中国大豆产业链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食用油价格的异常波动,这已经对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豆只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但绝不是孤例。希望中国企业能够自强和警醒,在身处泥淖时,不再是挣扎着互相倾轧以致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