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对刺激企业投资作用有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降息对刺激企业投资作用有限
数据难掩企业投资悲观局势。此前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大幅下降到50.4,跌至经济收缩区边缘。宏观经济持续下滑,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环比降0.3%。
央行上周四晚意外宣布降息。“多多少少对企业来说是个利好。”山东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降息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5月以来,中央已经采取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加快基建投资项目审批速度,加快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投资等多种手段以稳增长。此前,交通部、铁道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六部委相继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进入6月以来,发改委、国税总局也相继表态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总体判断,企业投资扩张的动力不足,市场不景气,所以相对来讲出厂价格就不会高。政策刺激方面,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发改委恢复投资项目的审批以及央行的降息等各方面,这些措施的推出和2008年年底4万亿元的刺激方案不同,这些措施是“和风细雨”似的慢慢推出的,不同于2008年的“稳准狠”一揽子方案。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撰文指出,国内外实体经济忧患丛生。全球大宗商品进入“黑5月”,欧债危机深化,制造业下行。在中国,煤炭等原材料库存在码头、仓房堆积如山,库存钢铁可以建371个鸟巢。反映中小企业生存状态的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7个月跌至荣枯分界线下方,近两月反映大型企业的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开始下行。虽然中印两国的汇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汇丰5月份印度服务业PMI,从4月52.8升至54.7,为三个月新高,而当月中国服务业PMI创出19个月以来的新高,达到54.7,但民间投资与消费仍然处于低位。
叶檀分析,央行破天荒地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反映出保证储户利益的一片苦心,也是利率市场化的一小步。
但是,央行呵护企业与储户的一片苦心恐怕未必能实现,由于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较为困难,能与银行博弈下调贷款利率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市场利率较高的情况下,银行会通过票据、中间费用等办法变相提升利率。而储户大多将资金取出进行投资理财,以目前的存款利率上升10%,对于储户没什么吸引力,但此举可以防止资金大规模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
目前民间借贷利率下行,并非资金宽松,而是企业因为经济低迷、成本高涨失去了投资意愿。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4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平均水平为21.58%,同比下降3.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对于市场化的企业来说,利率下降25个基点还不足以吸引企业投资。企业关键是看消费市场与盈利空间,如果未来中国消费力上升,美国创新力上升,欧债危机国减少无谓的福利,那么企业将乐于把新增货币用于投资;如果发放货币后中国消费不振,欧债国还是不愿意削减福利,失去盈利与市场的企业,绝不会因为利率下降而进行大规模投资。恰恰在拉动消费、经济结构改革方面,货币政策无能为力。降息是为维持经济增长不得已而为之,目的是为改革腾出时间和空间,降息本身不是目的,不能把补药当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