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环境助推濮阳赶超发展
部门审批提前办结率高达98.9%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彭济侠本报记者王少华
部门审批提前办结率高达98.9%好环境助推濮阳赶超发展
濮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阮金泉(前排右)到企业调研
一般情况下需要150天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仅仅用了80天时间。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来自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濮阳市金堤河干流二期治理工程11家施工单位,前不久联名致信《濮阳日报》,感谢濮阳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察局、市效能办创造的良好施工环境。“我们在全国10几个省市都有工程施工,像濮阳市这样纪检干部包工程、吃住在工地、保姆式服务的情况我们还没有见过!”江西水电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朱严振告诉记者:“良好的施工环境使我公司上下干劲倍增,50多天干了5个月的工程量,创造了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濮阳速度。”
1200场各类论坛催生新的发展理念
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最终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和成效。濮阳市围绕创新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提高能力素质、加快濮阳发展这一主题,举办各类大论坛,启动了加快发展的思想总开关。
邀请高端专家学者“讲”。主论坛先后邀请中央党校、中纪委监察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领导等来濮阳作38场专题报告,邀请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举办高端论坛。新视角、新思维、新理念,启迪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形成一次次创新观念的冲击波。
领导干部带头“谈”。市委常委带头、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利用晚上和周六休息时间,组织分论坛,结合实际谈思想观念存在的问题,明确创新思路。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开辟专栏,组织领导干部就转变领导方式、发展战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热议。组织领导干部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在论坛上谈触动、谈震撼,增强赶超意识。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办各类论坛1200场,其中市直300场、县(区)900场。
干部群众深入“议”。领导干部思想挖掘深不深、观念新不新、作风好不好,把评判权交给职工和群众,在论坛上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全市将具有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81个部门及有审批、收费、处罚、检查、服务等职能的160个科
(室)长作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重点评议对象,大力开展“双评议”活动。评议面对面现场进行,评议代表现场提问,参评单位现场答复,统计部门现场测评,电台“阳光热线”全市直播,电视台全程录播。2011年,全市共组织6场现场评议会。有些单位
“一把手”坦言,面对群众提出的尖锐问题,出了一身冷汗,面对面现场评议对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真是一次严峻考验。
3200万元表彰奖励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第一保障,直接决定着推动工作的力度和效果。濮阳在全市开展“优化干部作风大竞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比效率、比服务、比业绩,争当作风建设先进个人、争创作风建设先进单位,掀起了比学赶超、明争暗赛、晋位升级、干事创业的高潮。
结合行业特点,选择竞技舞台,推进竞赛活动。市工商局在内部业务网设立11个比拼版块,全员参与网上大比拼。市公安局根据业务性质和警种特点,推行“擂台赛、对手赛、标杆赛”,搭建起了囊括全市、覆盖全警、触及全员的较量场。市水利局将大论坛办到水利建设工地,开展“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大比拼。市农机局将赛场摆在田间地头,在全省率先探索总结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模式。
积极创新载体和形式,切实转变作风,争相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办事程序、开通绿色通道、推出便民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效能。市司法局开展“千村大排查、万人大调解”百日专项活动;市住建局开辟工程审批“快车道”;市公用事业局提出服务零距离、实现服务差错零容忍;市商务局积极推进商检、海关、商务三家合署办公的“无水港”建设;市国税局对7项涉税业务推行“即审即办”制度。以往“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现象不见了,主动服务成为常态,早办快办成为常态。华龙区投资28亿元的温州创业园项目,十天办结落地手续,实现当年招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让客商感受到“濮阳效率”。芳欣制衣项目3个月建成投产,创造了“台前速度”。
将“三比两争”大竞赛活动与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自我加压定目标,主动拉高标杆,瞄准争先晋位,争取工作在全省全国上台阶上水平,促进了全市各项工作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市财政局把2011年度一般预算收入由原定增长12%的目标调高到16%,将争取上级资金额调高到同比增长10%以上。市委编办确定7项工作要在全省争当先进,市科协明确每个科室1—2项工作争创全省先进。2011年,省政府下达的47项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其中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六位;全市17项工作荣获国家级表彰,13项工作荣获省级表彰。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濮阳市召开现场6000人、分会场8万人大会,对全市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企业进行隆重表彰,奖金总计3200万元,更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聚焦发展环境增强新的竞争优势
发展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对外形象。濮阳市对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进行聚焦,“聚”优环境,“聚”好形象,“聚”成优势,“聚”出濮阳大发展。
聚焦重点工作,开展效能督察。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濮阳发展的41个意见、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文件,制定了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团建组的实施意见,市领导分包30个重点项目,把时间节点明确到具体日期。市委书记段喜中每周召开一次协调调度会,全力推进。市纪委监察局围绕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全市五项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效能督察,整合全市140名纪检监察干部力量,设立5个督察协作区,市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担任主任,根据单位承担工作建立台账,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责任追究。聚焦热点难点,实施集中交办,是濮阳市加快项目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种机制创新。对存在阻工、扰工等一批久拖不决影响重大建设项目施工等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进行集中交办。督导组对交办事项办理情况全程督导,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未按时完成交办任务的,在全市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2011年,共交办转办投诉事项349件,查结典型案件32起,党政纪处分34人,调离执法岗位4人,清除临时人员2人。通过集中交办,搬掉了堆积七八年的“垃圾山”,金桥商贸城违法建筑等一些长期无人敢管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聚焦效能效率,推行电子监察。市县乡三级联动,建设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发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投诉处理五大功能,实现对行政管理、服务、收费全过程监督。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在网上可以查询、办理审批事项;从受理到办结,每一环节都在监控之中;窗口工作人员作风不正,态度不好,效率不高,通过视频监控都能“看得见”、“管得住”。去年,系统11类71个监控点对审批违规行为及时发出“黄红牌”警示237起,32名工作人员不作为被“电子眼”发现并查纠;部门审批平均时间减少1/2,提前办结率达到98.9%,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聚焦慵懒散软,实施治庸行动。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个别单位人员存在冷横硬推、推诿扯皮的现象,市效能办联合市主流媒体,分成6个暗访组,开展“治庸在行动”暗访活动,对迟到、早退、打毛衣、嗑瓜子、上网聊天等行为集中曝光,掀起“无功即是过,平庸受追究”的效能问责风暴。近两年来,共在《濮阳日报》先后用7个整版,对118名违规违纪人员进行公开曝光,党政纪处理58人。
聚焦不作为乱作为,严查效能案件。坚持把查办效能案件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保证措施。积极利用电话、网站、电子邮箱、报纸、短信等方式,畅通24小时投诉渠道,受理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封门堵路、敲诈勒索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等问题举报。成立4个案件组,重拳出击,做到查处一件、震慑一片,狠刹歪风,警示全市。2011年共查结332起,追究处理280人,其中组织处理131人,党政纪处理145人,移交司法4人,退赔资金3.029万元。在《濮阳日报》上整版通报了25起典型案件;在全市“一创双优”活动动员大会上通报了30个典型案例。
通过持续深入开展“一创双优”活动,濮阳正在迅速后起而勃发。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评价“濮阳形成了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省长郭庚茂评价“濮阳形成了奋发后起的可喜态势和气势,特别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很好,气势很壮,拼劲很足”。2011年,濮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7亿元,增长31%,居全省第2位;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26.9%,居全省第1位;8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229.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居全省第2位;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15亿美元,增速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