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2年6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改尚未真正破题

专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汪小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专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汪小亚农村金改尚未真正破题

“因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人为分割和农村金融本身的复杂性,可以说农村金融改革尚未真正破题。”日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汪小亚表示,“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金改的主要方向。”

以农村信用社为标志的农村金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企业报》: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9个“一号文件”来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你看来,近年来农村金融都有怎样的发展?

汪小亚:事实上,2003年,我们有一个以农村信用社为标志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改革,迄今为止,这个改革将近有10年了,我们通过专项的贷款,化解当时的历史包袱,80%已经基本上完成。还有很多农村信用社变成了商业的,整个农村当时历史的问题和农村里边的分散状态及不良资产都得到了解决。

第一,从大家都关心的信贷增长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是上升的,我们强调“两个不低于”,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2011年我们的涉农贷款是14万亿元,2007年是6.11万亿元,从2007年到2011年已经翻了一番。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占涉农贷款总量的30%。

第二,涉农金融机构(组织)在不断增加。2004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转制改革过程中大量撤并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农村金融服务急剧萎缩,一度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艰难局面。近年来,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日益多元化。一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有阶段性成果;二是农业银行已成功完成了股改和上市,“三农”事业部制改革正稳步推进;三是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有效抑制了农村资金外流问题;四是创新了一批新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另有小额贷款公司机构近3940家。

第三,针对农民缺乏抵押担保物问题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目前,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已经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两大金融产品;另外,将近年来城市金融发展迅速的银行卡、理财产品等引入农村,探索和开发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第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征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了农村支付体系建设,三是扩大农民工银行卡服务范围。我们看过《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把钱藏到袜子里面,现在农民工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了,人民银行于2006年实施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将中国银联网络连接到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使农民工手持任何易在行借记卡都可在农信社和邮政柜台取款满足了他们外地打工家乡取款的需求。截止到2011年底,农民工银行卡发卡机构总数达到203家,共实现交易金额375.8亿元和交易笔数3159.5万笔。

第五,货币信贷和财政政策上给予支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市场化,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对支农贷款比例高的信用社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水平低4.5个百分点;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定向费用补贴。

农村金融改革亟待破题

《中国企业报》:你认为目前农村金融改革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汪小亚:可以说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尚未真正破题。这既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有关,也与农村金融本身的复杂性有关。

首先是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点依然不少。截至2011年9月,全国解决了708个乡镇的服务空白和674个乡镇的机构空白,有16个省份实现了机构与服务的双覆盖,由此可见,全国还有近一半的省份存在金融机构或服务的空白乡镇。

二是农户贷款需求的满足程度不高。尽管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机会和途径日益增多,但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户期望的借款额度远远超过农村信用社的授信额度。在考虑到还款能力及现有担保抵押条件,21.2%的农户期望获得2万元以上的贷款额度,而实际上只有8.2%的农户得到,因此有2/5的农户的大额借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三是农村金融服务范围过窄。虽然近年来农村信贷投入逐年增大,但是针对农业科技、农产品开发、水利设施、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是空白状态。

四是农村地区缺乏与有效抵押担保物相配套的中介服务。农村地区的登记、评估、定价等中介机构和流转市场相当贫乏,农村抵押担保物的价值难以形成,从而阻碍了抵押担保物作用的发挥。

五是农村金融机构下沉还不够。这是最近出现的比较明显的现象,追求做大做多的很多,但并没有扎根农村,贴近农村。这一点我们可以去拉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看看,他们的下沉都做得比较好,这也是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一种要求。另外,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更是无从发挥。

当然,与农村金融发展相联系的土地制度改革、投资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改革远未到位。

《中国企业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认为农村金融需求有了哪些新变化?

汪小亚:我个人认为,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户或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还应该考虑广大农村的金融需求。

一是农业现代化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这方面包括农田改造、水利、电网、交通、通信和仓储设施建设等。这类资金需求多为满足固定资产投资需要的长期资金需求,其特点是长期性、资金量需求大。

二是建设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和服务设施的资金需求。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等,这类资金需求一般也为长期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三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后所形成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的资金需求。这类资金需求既有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技术设备更新等资金需求量大、期限长的长期性需求,也有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等季节性强、时间紧迫的短期性需求。(下转第八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