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异化的郑州担保模式
空壳投资担保公司亦能取得营业执照,过半公司资金链断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海特约记者邓彦龚德贤
空壳投资担保公司亦能取得营业执照,过半公司资金链断裂被异化的郑州担保模式
河南省会郑州,投资担保业正在风雨中飘摇。
从四月份开始,近百家投资担保公司相继发生资金链断裂,其中部分公司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
郑州投资担保业曾在河南起着引领、示范、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全国总量的1/5左右,而且规模和“郑州模式”也备受全国同业关注。
已曝光的案例却显示,“郑州模式”在操作中早已被异化。昔日的民间融资模式已经变成了投资担保公司高息诱惑下的“吸金大法”。
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挤兑风潮冲破“郑州模式三日代偿”
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河南的担保公司从2007年的100多家飙升至2011年底的1640多家,注册资金约为570亿元,从业人员约有4万多人。
仅郑州市就有各类担保机构500多家,占河南省总数的44%,注册资金总额达到338亿元。
今年春季以来,郑州担保业乱象频频见诸报端。
随着诚泰、圣沃、宝银、宝源、中纳、欧陆、笑开颜、大河、诚通、新通商等上百家担保公司资金链相继断裂,发生挤兑现象,郑州担保业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郑州模式三日代偿”成为一句空话。
李林芳是河南南阳人,大学毕业后便随着男友在郑州某公司上班。
三年来两人省吃俭用积攒了13万元,双方父母又给添了一点共凑了20万元,准备交房子首付。
小李所在的公司与河南欧陆投资担保公司(下称欧陆公司)同在一个楼层。
看到欧陆公司墙上悬挂着各级政府的奖牌,还有当地领导给欧陆公司的题词,便将20万以2分5厘的月息交给欧陆公司理财,同时还签了一份三方理财合同。(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