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体制改革步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1986年5月30日
来源:中国企业报
1986年5月30日我国商业体制改革步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1986年5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商业部等单位《关于1986年商业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商业流通渠道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改革。要广泛发展商业领域的横向经济联合;进一步搞活国营大中型商业企业;继续开放国营小商业企业;加强对市场商品流通的宏观调节和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
至此,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政策和相关理论研究指引下,这一时期的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在商业管理体制、企业内部体制、批发体制等方面继续向前推进,正式形成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1985年,大中型商业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逐步全面推广。1986年,同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的试点。1987年,商业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展开。1987年底,全国实行各类承包经营的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达到13324个,占总数的61.2%。承包的形式主要有:“上缴利税基数包干”、“递增包干、超收分成”、“两保一挂(保上缴税利、保企业发展后劲,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在企业对国家承包的同时,企业内部实行层层承包。企业对政府以及企业内部分配关系双向承包,强化了企业和职工的经营积极性。但由于政企职责尚未完全分开,企业的活力受到一定制约,出现了某些短视行为,亟待开展企业制度、经营机制以至行政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
对于小型商业企业实行“改、转、租、卖”。到1987年底,商业部系统放开的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已达到87880个,占总数的81.9%,比上年末增长了39.6%。其中,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的占55.6%,比上年末增加了6.8%;转为集体所有制的占4.2%,比上年末下降28.5%;实行租赁经营的占39.8%,比上年末增长1.92倍;卖出企业占0.45%,比上年末增长2.7倍。到1989年,小型企业实行“改、转、租、卖”的面已超过90%。1990年,在实行新一轮承包、租赁中,在放开搞活的前提下,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改革形式,对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进一步进行完善。(张艳蕊)
一周史记5月29日
1910年,在纽约《世界报》的赞助下,举行了一场飞机和火车的赛跑,从阿尔班尼到纽约城,最后飞机获得胜利。5月30日
1975年,中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5月31日
1931年,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问世,这是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6月1日
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2008年“限塑令”开始实施。6月2日
1958年,中央发出《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技术力量下放的规定》。6月3日
1920年,江南造船厂建造万吨远洋轮出口到美国,这是我国出口最早的万吨轮。6月4日
1998年,我国互联网用户突破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