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地震”的智慧和能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抗击“地震”的智慧和能力
无论曾经多么成功,多么富有智慧和经验,在如今的中国参与经济建设,企业家都要备有“三头六臂”,不然他们自己都知道,地震瞬时发生,而抗击地震的本领实在是太少。何况大地震常伴随多次“余震”。
“陷落”的王健林是否需要拯救
2012年5月26日,多家媒体全面分析、报道了王健林的企业万达在四川绵阳“商业地产”投资中被“牵扯不诚信”。上周时间,王健林一直在接受采访,诉说“企业”的难处,希望相关政府部门“承担大责任”。但是,到香港方面正式要求绵阳道歉,退回资金、绵阳方面“正式道歉”之后,网上对王健林以及万达的“骂”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检验一个企业家的高明智慧有时候就在瞬间。
历史事件面前,灵魂的文化走向是否清晰,与其说是验证企业家大商业智慧,还不如说是验证做人的文明智慧。
王健林的“闪烁其词”没有给他加分,或许是因为他判断失误。常识里的意识是“任何‘矛盾’都会在第三方的调和中缓解。没有政府愿意去得罪像万达这样的投资商。”
事实上,很多地产企业家一直在替万达“喊冤”,无非是想说“我买地做投资,给你脸上贴金,给你们百姓造福,不管你这块地是香港捐助的学校还是那个机构捐助的医院。毁坏的不是文化、不是情感,只是一个旧房而已。”
但是,这次较真的是香港。对于香港人来说,捐助200万元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是对于当时的绵阳来说,他们给予孩子的是希望和未来,是文化上人心所向之标志。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家不愿意思考这个“原则问题实质上是常识问题”。伤人不知伤在何处,还天天喊着让社会、让公众知道自己企业是多么的公益、多么的慈善、多么的慈悲、多么的愿意付出。
3月的“大地震”抗过来了。4月“余震中”万达还坚持完成了“大并购”,拉开了国际化商业大戏的序幕。而5月就跌在“诚信文化”上。
2012年5月27日,网民依然希望王健林说出“真相”,挽救一个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形象,而不是任由媒体“挖掘”出真相。
酱油的问题和五粮液的荒诞
关于“毒胶囊”,2012年5月27日的新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已经在北京召开部分省局问题胶囊处置工作座谈会,局长尹力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快处置工作步伐,对查实的涉案企业坚决从重从快处理”。
据悉,企业家修涞贵手机一直关闭。很多媒体想采访他本人,给他说出真话的机会,他都以“各种方式拒绝”。
这个消息对深陷“毒胶囊”事件的修正药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内伤暴露,资金链断裂,势必引发代理商信用危机,最终导致修正药业一蹶不振。
这是典型的共谋行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表示。
2012年5月25日,佛山高明区杨和镇一家年产酱油8万多箱的某大型调味公司,被发现使用容易致癌的工业盐水代替食用盐。涉事企业有65箱问题老抽流入市场。让公众难以接受的不是“事实”,而是企业负责人的“真实”态度:公司明知工业盐水为非食用物质,仍用其作为酱油原料。感到难堪至极的企业评论家田炜华只说了一句话:“中国企业家没有文化,真的很可怕。”
百万网民嘲笑完五粮液老板“荒诞的商业模式、商业理念”之后,另一个房地产老板受到关注,那就是与王石、冯仑并称为“地产三剑客”的胡葆森。他的观点是:追求长远的贪婪。
企业和地方政府都需要“双赢”。
政府领导希望盈利的企业可以长期为当地“赢得效益”,合作的最好方式是“捆在一起”。其次是“短期效益”作怪。都想在自己“在位”时刻有成绩。
双赢不是“互相绑架”。
胡葆森说:“我必须去思考,一直思考下去。”
“不畏劳苦、持之以恒的坚守,这就是企业家的精神,我所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轨道,但最终会和其他成功伟大的企业殊途同归。”胡葆森毫不掩饰对这种坚守所取得成果的自豪。他在很多场合说起柳传志的理念:“企业家的活法有两种,一种是过日子,一种是奔日子。就是有所追求。”
英文有句话叫long-termgreedy,是追求长远的贪婪。
胡葆森认为,企业家可以贪婪,但一定要是长远的贪婪。承担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尊重,这是伟大企业和普通企业的分水岭。论调与李嘉诚的“内心富贵”和巴菲特“滚雪球”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