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2年5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继续提升贷款利率是置“稳增长”目标于不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银行继续提升贷款利率是置“稳增长”目标于不顾

银行不断提升的贷款利率正在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银行暴利、企业微利的局面仍在持续。一边是银行利润的持续走高,一边是企业利润的不断下降,在面临实体产业空心化危机的当下,这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银行暴利局面仍在持续

进入2012年以来,银监会开始整顿银行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以财务顾问费等为代表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冲击。所谓财务顾问费就是银行为了审核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贷款资格所收取的费用。以往银监会对于财务顾问费没有统一规定,对于收费标准,各家银行也不一样。

此次银监会的整顿对实体产业来说本应是个好消息。但在放弃部分收费的同时,商业银行却提升了贷款利率。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尽管收费项目有所减少,贷款利率的上升却推动了成本增长,总体来看实体经济仍然没有摆脱微利的困境。

银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走高,达到2.8%,较去年四季度上升10个基点。在此指标带动下,银行业一季度收入再创新高:实现净利润3260亿元,同比增长23.72%,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2.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经济的艰难发展。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449亿元,同比下降1.3%。

继续提升贷款利率是实体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2011年央行连续加息使得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持续提高,给贷款者尤其是实体企业增加了巨大的资金成本,却使得银行业成为超越石油、烟草的暴利行业,巨大的利差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11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2年经济工作必须做到“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今年3月3日张德江副总理再次强调指出:“任何忽视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任何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都应该调整。”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服务实体经济也是银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进入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稍显“松动”。相比去年,今年银行贷款额度开始放宽,只要企业有需求,多数时候银行还是会放贷。然而,相对于正在放宽的贷款额度,贷款利率仍然在不断上浮。央行最近发布的《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份,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97%,较年初上升0.17个百分点。从利率浮动情况来看,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3月份,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70.43%,比年初上升4.41个百分点。执行下浮利率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4.62%和24.95%,比年初分别下降2.4个和2.01个百分点。

实实在在的数字告诉我们,虽然银行放贷额度有所放宽,但实体企业被银行不断“吸血”的局面仍然没有多大的改观。商业银行的高额利润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对实体企业的剥削。而这,必将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的进一步疲软,从而影响“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央行“不对称降息”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进入2012年以来央行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饱受资金、融资之困的企业来说,可谓是利好消息。

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稳增长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面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走高,实体经济持续不振的局面,我们认为,除了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外,央行有必要采取另一个工具那就是不对称降息。

所谓不对称降息,简单地说,就是指贷款利率的下降幅度超过存款利率的下降幅度,或者是降低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不对称降息可能短期内对银行业绩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不能不考虑的。但是,从公布的数据来看,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达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3%,这足以承受一至两次不对称降息。作为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受益者,从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银行也应该通过不对称降息来“让利”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的发展再也不能承受如此的银行暴利了。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更承受不起实体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了。不对称降息,对发展实体经济和实现稳增长目标来说,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