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全球化
 

2012年5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经济中长期趋势已有所改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

全球经济中长期趋势已有所改变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来了。

这是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家的一致认识。这种共识的大背景是世界经济格局正步入深入调整期,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在这种格局变化中日益强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欧债危机问题、美国就业问题、扩大内需等全球经济共同性问题会日益凸显,全球经济中长期趋势已有所改变。”5月2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宪磊在《全球经济共同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出版座谈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王宪磊认为,这些改变表现为一超多强、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局面在G20时代明显松动。其鲜明的特征包括,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

机遇期

“这种局面的变化在经过2010年之后表现得更为突出。”王宪磊举例说,二十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治理主导平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份额,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等等。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完全处于不同的复苏阶段,发达经济体依然挣扎在反通缩的境地,而新兴经济体则在全力反通胀。”王宪磊认为,完全不同的政策趋向,体现的不仅是世界经济潮流主导力量的转化,更是各个经济体在发展模式选择上的高度分化。

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提高经济话语权提供了机会。

专家认为,当前和今后10年,是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期。

其中,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无疑是推动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主要力量。

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国际化经营能力与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207宗,同比增长10%,交易总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建议,中国应通过海外投资,把一部分外汇储备变成能源资源储备和物质储备,化解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和风险,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

郑新立认为,中国企业应该把走出去的重点放在能源资源勘探权和开发权的获取、加工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承包尤其是国际并购上。

“世界经济遭遇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之后,美国、欧洲、日本有很多拥有很好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储备的企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经营困难,濒临倒闭。”在郑新立看来,中国企业应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迅速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潜在风险

然而,全球经济形势,尤其是欧债危机不断加剧,给新兴经济体也带来了诸多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孙涛指出,当前短期而言,债务危机及其可能的恶化将对新兴市场产生负面溢出影响,如出口下降、资本流动逆转、银行信贷紧缩、经济增长率下降等。中长期而言,需提防积累与美欧国家类似的脆弱性,如债务过高,尤其是隐性债务过多等风险。

为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孙涛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必须要加快推进关键性的经济结构转型、市场化改革等,让市场承担和分散更多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风险,而不应是累积道德风险和隐性负债并最终由政府埋单,更不能长期依靠财政刺激。

前世界银行国际贸易局局长乌里·达杜什便很担心在当前发达市场的低利率及对发达市场普遍缺乏信心的环境下,新兴经济体的良好表现使其面临很多的资金流入。

“我担心如果环境出现变化,许多潜在问题就会爆发。”乌里·达杜什表示,新兴市场未来可能面临诸多变化,包括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或者发达市场的情况稳定下来,利率水平开始上升,或者新兴经济体内部爆发危机等,这些都可能对更广泛的市场信心产生影响。

孙涛认为,对中国经济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度投资,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加快。“长期而言,中国应继续推进关键改革和结构调整,以制度创新释放出更多潜力,经济增长周期才可以拉长。”孙涛表示,另外,中国应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