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投资
 

2012年5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业高增长无力为继?

宏观调控深入监管规则趋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宏观调控深入监管规则趋严银行业高增长无力为继?

2011年中国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但受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增幅有所回调。

日前,四大会计咨询机构之一的安永发布了《中国上市银行2011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显示,去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比前年下降约4个百分点,整个银行业存款余额增长率从2009年的28%下降到13.5%,上市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越来越严峻。

201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明显,通胀压力超过预期。安永大中华区银行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蔡鉴昌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监管规则越来越严格,最近三年来银行业25%的高增长可能无法持续。

“怎么办?”蔡鉴昌说:“银行业需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实现银企共赢。”

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剧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稳中有所回调。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一是出口增速下降;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三是企业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增大,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市场形势变化、资金趋紧等因素影响,经营比较困难。

安永报告显示,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2011年17家上市银行的盈利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净利润合计人民币8867亿元,增幅29%。受资产规模增速减缓的影响,增幅较2010年下降约4个百分点。

2012年,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依旧复杂,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央行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管理流动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另一方面,银监会将进一步要求各银行严格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加强融资来源稳定性管理以及对国际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个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基于上述预期,安永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预见上市银行2012年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将继续面临挑战。

蔡鉴昌也表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下,从最近的经济数据看来,经济数据有所放缓,一季度GDP有很多悲观的说法,从银行方面来看,应对宏观经济情况受到的影响,一季度业绩有所显露,银行以前最大的动力在借贷,利息收入高增长,而最近,银行在借贷方面谨慎性有所增加,是银行不愿意贷,还是没有需求?

对此,蔡鉴昌认为,这对银行也是一次好的实践,结构进行一些改变,不一味追求高增长,更要着重考虑自身经营的策略,要实现转型。

转型压力凸显

国内外监管规则的日趋严格,给当前银行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2011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就深入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达成重要共识,要求成员国积极落实国际金融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对成员国明确提出了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时间表。峰会期间,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了解决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全面政策框架以及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包括中行),并要求各国尽快将相关政策框架运用于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国内方面,2011年银监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监管标准,其中《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已经发布,新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规定尚待国务院批准后发布,预计2012年开始实施。

2011年3月,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11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十一类三十四项服务收费。

新的监管规则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银行业需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实现银企共赢。商业银行应以实施新的监管标准为契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完善约束机制,实现内涵式发展。

未来银行业需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企业增加收入,实现银企共赢。

蔡鉴昌认为,尽管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及监管环境的变换而必须进行发展模式及盈利模式的转型已成为银行业的共识,但不同银行在转型目标和转型方式上有不同的思路。大型银行凭借其先天优势,将继续开展综合化经营,向全能型的金融机构转变,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