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8版:G06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8版            G06观点
 

2012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企竞争力与垄断质疑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企竞争力与垄断质疑

讨论垄断的问题,实际上它跟政治、经济社会密切相关,也由此导致了市场出现很多偏激和极端的舆论现象。

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国企的挣钱能力经常受到质疑,招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以至被简单地认为,国企钱赚得比谁都多,凭借的不是自己的竞争力而是垄断地位。将“垄断”帽子扣到国有企业头上,实质是宣泄一种情绪。国企的形象也一改过去的“老朽无能”,变成了现在的“蛮霸强横”。

无独有偶,早些时候,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曾提及“竞争中立”的概念,他指出,中国国有企业借力政策支持,实现了规模经济,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销售和投资新技术的能力,进而提升了总体竞争力。

从战略上看,美国正在积极拼凑国际联盟,为其通过多边途径“修理”中国提供舆论和法理支撑。“竞争中立”论旨在推动修改国际经贸合作规则,以期削弱中国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比较优势,抬升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门槛。

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国企的崛起缘何引起如此高度关注?国企的竞争力难道真的如民众所讲都来自于垄断?国企的竞争力究竟来源于哪里呢?

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地深化,通过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有企业逐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并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国企的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数据显示,央企的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3.3万亿元增至2011年的20.2万亿元,增长6倍多。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由2002年的263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4989亿元。

J-20隐形战机正是国企的杰作,技术具全球一流甚至领先水平;中国高铁技术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正在自主设计、制造、安装世界最大的8万吨级大型模锻压机,将为中国发展大飞机等项目提供坚实基础;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也在中国诞生。

济南二机床集团战胜了德国、日本等国际机床巨头,获得了福特公司在美国两个工厂全部五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

一批国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在海外市场也正在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在与国外企业的较量中,靠的就是自身日益强大的竞争力。众多的国有企业一马当先,在全球各地架桥铺路,盖高楼建厂房,筑水坝修管线,包括中国建筑、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建公司等。

明眼人一看便知,100多家央企在内的多数国企并非是垄断企业,所谓的垄断企业只占少数。118户中央企业中,除2家电网企业、3家电信企业、3家石油石化企业、10家军工企业、2家粮棉储备企业和1家盐业企业共21家企业外,其他企业都处于竞争性领域。

总体上,中央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做强做大主业,一方面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另一方面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整体实力,使企业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市场规则,国有企业实施了重组剥离,减少了政府的“拉郎配”,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充分发挥了市场力量,使其竞争力最大化,并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打造出核心业务。

特别是国资委成立以来,对一些中央企业进行了多次重组,央企户数从196家减少到117家。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批科研院所进入产业集团,实现了产研结合;为了增强海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一部分“窗口”公司并入大型骨干企业;为了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一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

近年来,通过重组,国有企业在一般竞争性的行业中所占比重趋于下降,但是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不断提升,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在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已经形成充分竞争格局。如电信产业形成了3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其目的就在于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电信增值服务业务已经处于充分竞争状态。

除了少数关系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企业外,一批国有企业通过规范上市、整体上市、中外合资、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实践证明,国企通过引入外部董事,建立了董事会,加强了对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形成了以董事会为核心,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符合市场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当然,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开放市场?借鉴已有的实践经验,国资在制度层面、规则层面和操作路径是否应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将现有的大型国企改造为上市公司,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公众企业。目前117家中央企业中,有40多家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此外,现在国企在海外四面出击,从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大趋势角度,首先靠的是遵循市场规则,其次靠的是自己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当然还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控制力,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及重心仍需加强,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完全成为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的主体,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浪潮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