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经济私有化思潮的思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查朱和
关于我国经济私有化思潮的思考
我国经济私有化思潮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一些人鼓吹经济私有化,否定和攻击国有经济,绝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而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本文试图对我国经济私有化思潮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进行分析,以使大家对这一思潮有着清醒的认识。
经济私有化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核心观点
我国经济私有化思潮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从国内背景来看,一方面是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一部分人主张通过私有化全盘否定我国原来的所有制结构。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搞单一的公有制,这种所有制结构有它的历史由来,但它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要求。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必须对原来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核心部分,因为它涉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什么样的经济制度问题。在对待所有制结构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大部分人主张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为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也有一部分人主张通过搞私有化对原来的所有制结构进行全盘否定,即以私有制来代替公有制,经济私有化思潮就是后一部分人思想的集中反映。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公有制能不能同市场经济相容的争论。一部分人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天生派,主张搞市场经济应该走私有化道路。这种否定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言论在今天仍然盛行。
从国际背景来看,由于新自由主义的泛滥,经济私有化的思潮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对此束手无策,这时主张国家放松管制、恢复经济自由的新自由主义走向前台,并使资本主义国家很快走出了困境。到了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速发展,新自由主义对世界各国影响日益加深。许多国家按照新自由主义给出的“药方”对经济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新自由主义在经济理论方面,主要是否认公有制(对社会主义国家是如此。对不发达国家,则是否定国家所有制),大力宣扬私有化。新自由主义者认为,要使自由市场经济有效率地运行,就必须严格界定与保护社会经济中的各种产权。只有产权界定清晰,其归属和自由交易受到保护,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的最优化行为才能推动整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效率”,否则市场是无法运行下去的。新自由主义者还认为私人产权比公共产权具有更为清晰的边界,可以产生更强的经济刺激,能够更有效地运作。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把私有化当做发展经济的“灵丹妙药”,不顾一切地掀起了私有化运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这种经济私有化思潮给我国带来了深重的影响。
综观这些经济私有化思潮的核心观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其一,鼓吹私有制优越及其永恒性。一些学者以“经济人”假设为鼓吹私有化寻找理论依据。“经济人”假设这一理论,主张人都是自私的,都是追逐个人私利的理性利己主义者。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必然得出结论:公有制是与人的本性相矛盾的,因而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与人的自私本性相适应的是私有制,已经建立的公有制必须实行私有化。
其二,污蔑或否定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与直接鼓吹经济私有化的手段不同的是,一些人从否定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入手间接宣扬私有化,为私有化唱赞歌。他们找出种种借口来诋毁和攻击国有经济,其目的就是为搞经济私有化铺路搭桥。
深刻认识经济私有化思潮的实质和危害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搞私有化。
私有化指的是通过国有经济的私有化改革,使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向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转变。大家知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出发来论证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但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解决的唯一途径,只能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可见,公有制是伴随社会主义而产生的,搞社会主义必须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尽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就其性质来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一些地方还处于探索之中,在所有制结构上不可能搞单一的公有制,但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我们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要求。
经济私有化思潮以鼓吹私有制优越和永恒性、否定公有制为核心理念,这是与社会主义道路背道而驰的。所以,经济私有化思潮的实质是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主张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从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同经济私有化思潮作斗争的过程。对此,邓小平有着深刻的认识:“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只有深刻认识经济私有化思潮的本质,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反对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路线。从实践来看,经济私有化并不是灵丹妙药,私有化道路在许多国家未取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批判和反思过程中,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使社会主义旗帜改弦易辙,造成社会动荡和国家分裂。
私有化在许多国家走不通,如果在中国推行私有化,其严重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一是鼓吹搞私有化,必定改变共产党执政的基础。鼓吹私有化,取消国有经济的言论,旨在从根本上颠覆共产党的根基,这绝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二是鼓吹私有化,必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使国家陷入历史灾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保持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根本要求,搞私有化、取消公有制,必将改变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进而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历史经验表明,国家性质的改变必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俄罗斯就是前车之鉴,我们必须吸取这个教训。要避免经济私有化带来的灾难,只有从根本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决不能搞私有化。
所以,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经济私有化思潮的危害,自觉抵制经济私有化思潮的泛滥和影响。
(节选自《马克思主义研究》,作者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