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6版:G04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6版            G04公司
 

2012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滦:组建人才编队夯实百年基石

“历久弥新,永续经营”———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波

“历久弥新,永续经营”———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五开滦:组建人才编队夯实百年基石

●2008年以来,开滦集团煤化工、物流、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彻底改变。隔行如隔山,百年开滦何以实现如此迅猛的“跨界”发展呢?

●134年的煤炭开采历史,让开滦在煤炭产业方面拥有强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富有战斗力的员工团队。尽管开滦集团提出转型发展是“以煤为基础”的,但既有的人才队伍结构,显然不能满足煤化工、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资源型企业转型的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而人才队伍的有效支撑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发展战略正确、明晰的前提下,人才队伍编队的保驾护航作用功不可没。为此,开滦把人才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推进。

从战略的高度谋划,用市场化思维纳贤人才战略则被确定为包括资本运营战略、资源扩张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在内的“四大战略”的先导。

“战略指引方向,发展依靠人才”。

在2008年重新修订企业转型发展战略的同时,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就“人才强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人才战略则被确定为包括资本运营战略、资源扩张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在内的“四大战略”的先导。

伴随着集团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明确,与之相配套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人员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和《员工使用与管理计划》相继出台并付诸实施。

同时,加强了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传统的“党管干部”体制延伸拓展至“党管人才”。从集团公司到各子分公司,层层建立了以党政正职为组长的人才强企战略领导小组和人才工作办公室,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与绩效考核挂钩;企业重点人才引进、任免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有一个过程,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这个过程应该是越短越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仅仅依靠开滦原有的人才结构不可能实现,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如何迅速建立起一支能够符合企业产业发展方向、满足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呢?引进,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在人才引进上,开滦集团打破了“为我所有才能为我所用”的传统人才观,“市场化、社会化”和“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成为开滦引进人才的主导思想。

开滦集团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向高校“谋才”,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开滦股份———北京化工大学煤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优秀大学生励志奖学金”;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等高校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各产业人才4000余名。

对于煤化工、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亟需的人才,则敞开纳贤的大门。

最初只有一名专业人员的煤化工产业,通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先后引进了143名行业领先专业技术人才,有效加速了煤化工产业成长,一块煤已经可以生产32种化工产品,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位居2010年中国物流企业百强第五名的开滦物流,论证上马重大物流项目,均吸引国内外物流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调研、论证、建设,目前拥有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4人,从事物流专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127人,先后引进7名博士后进驻开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重大课题研究。

据统计,近年来,开滦集团面向社会引进其它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已达1000余名。

以产业需求为主导,外引内培相结合在多种渠道引进高层次亟需专业人才的同时,开滦集团加大企业内部人才资源的培养。

在多种渠道引进高层次亟需专业人才的同时,开滦集团还围绕产业需求,把目光投向了企业内部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上。

该集团《关于搭建技能员工成才平台推进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的意见》,从10个方面为技能员工成长开辟了通道。

在实际操作上,充分利用本企业所属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开滦技师学院、荆各庄矿业公司培训基地等资源,广泛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每年举办一次技术状元选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首席技师”评选活动;利用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两个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第一批29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及参与创新的300余名骨干形成的“技能传播金字塔”,带动全体员工学知识、长技能。

选派人员到相关院校、企业学习,也是开滦集团培养人才队伍的重要方式。

3年来,开滦选派了210名管理和技术骨干攻读硕博研究生,目前具备研究生以上学位的人才达到693人;选送149名优秀操作员工通过对口单招到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进行为期4年的脱产培训。

开滦的培训学堂还延伸到了海外,先后选送467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赴德国鲁尔集团、日本钏路煤矿、波兰矿山工程师协会学习先进经验,拓宽了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

为了破解煤化工产业核心技术难题,开滦股份公司不惜重金派员外出学习,以3个月投入培训费用200多万元的“代价”,换来了助推产业快速发展的“真经”。

经过引进、消化、吸收,目前开滦的煤化工产业不仅建起了自己现代化的仿真培训中心,而且成为深受省内外同行青睐的煤化工培训基地。近3年来,开滦集团用于建设培训基地和提升员工素质的投入累计达14537万元。

完善激励机制,焕发队伍活力引进、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企业的管理、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

引进、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企业的管理、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

为此,开滦集团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让人才资源成为企业前进的动力之源,为企业转型发展加油、护航。

在开滦,优秀人才不仅给待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

对引进的重点人才,开滦集团实行协议工资制,在职称评定、居住条件、休假疗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设立“科技创新总经理特别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奖。

每年评选“开滦十大创新项目”已经形成长效机制,引导更多创新创效团队不断涌现。定期举办员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优秀选手披红戴花、隆重表彰,以员工姓名命名“职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首席技师”评选活动,设立首席技师奖、高技能人才奖。

除了经济待遇,开滦集团还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开闸门”、“拓通道”,打破岗位、用工形式差别“壁垒”,给优秀员工提升自我、展示价值提供舞台。

在集团层面,专门制定了《关于从优秀操作员工中公开招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施办法》,建立了能力贡献导向机制,人员任用不拘一格,实现了变“相马”为“赛马”。在人才选拔上,不唯学历、资历、身份,一切以能力、贡献、业绩为标准和导向。以中润煤化工公司为突破口,彻底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同时,不分在册员工、劳务派遣员工,以优秀为标准选贤任能。3年来,仅中润公司就有50余名劳务人员走上中层管理和车间管理岗位,1人成长为公司副总工程师。

2010年以来,全集团从操作员工中公开招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372名,张文市工作室入选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

经过几年的引进、培养,开滦集团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由主要集中在煤炭产业,转变为人才多领域分布,各产业人才并举。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转型发展人才,开滦由过去的人才比较短缺转变为人才相对充裕,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华技能大奖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并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管理科技成果。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煤化工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一支以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岗位操作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集团战略转型护航的骨干人才编队已经形成,并正在为开滦集团进军世界500强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