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走向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创新
本报今日报道的在柬埔寨、赞比亚等国家建设经贸合作区的消息,读了令人振奋。显然,中央企业将“园区经济”发展到国外,不仅仅是联合中国民营企业走出了国门的一种模式,更是走向世界一流的管理创新。
国资委提出了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在2012年强调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海外建设经贸合作区获得成功的消息,把这两大目标融合在一起,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的体现。增强国际竞争力,不仅仅在于科技创新,还在于管理创新。中央企业要把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的优势组装起来,在科技进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安全生产等方面形成集群优势,借助境外经贸合作区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加快走向世界一流的步伐。
报道告诉我们,这种模式最早来自企业自己的创造。也是企业因为“水土不服”造成的,后来因为政府提倡而得以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本意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各种分散的资源如果不能做到有效配置,就不能聚拢,甚至会互相抵消,互相冲突。在柬埔寨西港这个合作区能容纳300家企业,就业人口达10万人。可见这里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物流市场、人流和资金流市场。这分明是国内经济开发区经验的延伸与发展。这种管理方式还有利于规避国际贸易中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形成抗风险的能力。通过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也给中央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模式,以这种模式发展,本身就是接轨世界,利于走向世界。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央企业已掌握了一批先进技术和部分世界领先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拥有适合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成熟技术,在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在境外经营方面,为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企业更需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中,走向科学管理,终而形成市场竞争的优势。
对于一批中央企业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进程中迅速成长,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尤其需要加强管理模式创新。对这些经验要善于发现并认真加以总结推广。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营极具特色,发展前景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创新管理模式,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跨国合作平台,携手更多中外企业共同发展。
孟子曾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意思是说与其有智慧,不如借助时势,抓住时机。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企业抓住加快走出去与管理创新的机遇,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参与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以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