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2版:荆楚纵横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2版            荆楚纵横
 

2012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蔡维金:在乡村建“绿色银行”

宝源集团从地下挖煤转型地上“造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徐金霞本报记者周游

宝源集团从地下挖煤转型地上“造木”蔡维金:在乡村建“绿色银行”

蔡维金

蔡维金始终保持着一种溯游而上的姿态。

就像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自学获得大学学历,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一样,他创办的宝源集团,从最初进军森工行业、年产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到现在创出中国乃至全亚洲第一条连续压机生产的“精木板”生产线,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从“地下”转战“地上”

宝源集团原本是国有煤矿集团,随着企业的改制和煤矿资源的日益紧缺,蔡维金果断决定将战线从“地下”转到“地上”,进军森工行业。

彼时,宝源集团所在的荆州市虽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但全市没有一家成规模的人造板厂,大量木材贱卖外地。蔡维金立志填补这块空白,他领着团队在全国各地认真考察后,决定汲取苏北经验,在荆州建厂生产中纤板。

2002年,在蔡维金及班子成员的努力下,投资6600万元、年产5万立方米高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线动工,于2003年1月14日投产;2004年,集团投资2.65亿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成年产15万立方米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于2005年10月28日正式投产。这两条纤维板生产线的建成,将宝源集团推上了规模化经营之路,增加就业人员600余人,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创利税9000万元,成为全国板材加工重点企业。

推“工厂+基地+农户”模式

蔡维金选择的这条路,被形象地称为“一棵树”经济;解决好“树”的供应问题尤为关键。

有了此前深入数个省市的考察,蔡维金打定主意:推行一条“工厂+基地+农户”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把第一车间建在农村。为此,宝源集团拿出3000多万元资金,以企业合资造林、自主造林、免费供苗、定单造林等形式,建成人工林基地30万亩。

在这条绿色产业链的带动下,当地的山岭披上了绿纱。据统计,荆州市百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已达到2641户。这些造林大户依托宝源木业营造速生丰产林,建起了自己的“绿色银行”,这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充实了地方财政。

目前,荆州市围绕宝源木业营造的速生丰产林面积达190万亩,形成了植树造林、种苗培育、加工运输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实现了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良性循环。

填补亚洲空白

2008年,蔡维金与班子成员一道,再度投资5.3亿元新建了亚洲第一条年产22万立方米OSB生产线。2010年11月,正式建成投产。

OSB是蔡维金定义的“精木板”,蔡维金立志要借此创出宝源的品牌效益。精木板“精”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心挑选合乎规格的木材,二是精良的设备和技术,三是精湛的工艺。精木板在国外赢得广泛知名度的同时,公司也填补了国内和全亚洲连续压机生产OSB的空白。

OSB生产流程中产生出节余的细料,如能善加利用,将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蔡维金权衡考虑后,打算用这些细料生产刨花板。2011年10月,立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公司建成了一条年产5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宝源木业走到了行业尖端,步入全新的发展时期。2010年年底,宝源集团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期间11个产值过百亿重点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