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8版:行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8版            行业
 

2012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泸州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

将新建窖池万口年产高端生态白酒30万千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周净

将新建窖池万口年产高端生态白酒30万千升泸州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

30万吨有机原粮种植、40万吨基础酒酿造、80万吨基酒储存、100万吨灌装生产、150万吨白酒配套包材供应、300万吨物流配送……目前,“中国第一个白酒加工配套产业集群”在泸州已具雏形。

泸州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卫组织圈定的蒸馏酒最佳酿造区。近年来,泸州市积极响应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酒业作为全市的“头号产业”,强力推动,加快发展,着力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5月9日,由四川省泸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纳溪区委、区政府,泸州老窖集团共同承办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纳溪酿酒基地暨中国酒镇酒庄奠基仪式在大渡口隆重举行,其不仅勾画出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宏伟蓝图,也标志着现代化“中国酒城”建设步入了一个重要拐点。

据了解,纳溪酿酒基地暨中国酒镇酒庄规划占地10000亩,将坚持走高端生态白酒酿造之路,预计年产高端生态白酒30万千升,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3300亩,2015年建成窖池3万口,年产高端生态白酒10万千升。

泸州老窖剑指千亿

“3万口窖池”意味着什么?“3万口窖池”相当于现有泸州老窖窖池的3倍。

在采访中,泸州老窖集团公司董事长谢明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泸州老窖1.8万口酿酒酒窖已经集中开工建设,这些窖池将酿造出6.2万吨白酒,这意味着泸州老窖的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泸州老窖要做好加法,充分利用泸州市区总部基地、江阳区黄舣镇成品酒基地、纳溪大渡口镇酿酒基地三大轴心,到2016年,将泸州老窖集团打造成千亿级企业集团。”

“剑指千亿”底气何来?“打造成千亿级企业集团,源于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泸酒发轫于秦汉、兴盛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泸州老窖10086口“活着”的百年酒窖,以传承680年传统工艺,在36座百年老作坊中一直传承着这样的中国泸酒文化历史:将泸州特产软质小麦和糯红高粱等酿酒原料,精心酿制而成,恰到好处……期间发生的一系列工序过程和生化变化,处处显示着应有的生命魅力,成就“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的酒品风格。这些都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品牌”、“中国口味”、“中国价值”,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名片。

打造中国唯一白酒指数

据了解,泸州有480多户酒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5家,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39家。从2006年以来,泸州酒业销售收入从41亿元到100亿元,从100亿元到467亿元,连续6年以40%以上增长“倍增”。特别是2011年,泸州产酒116万千升,销售收入467亿元,实现利税11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8倍、7.8倍和8.7倍,各项指标在四川省和全国的占比分别约1/3和1/8。

在产量与销量齐飞的同时,泸州酒业平台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采访中,《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了解到,此前不久,“泸州·中国名酒商品批发价格指数”正式发布,填补了中国白酒价格指数编制与发布的空白,成为影响中国酒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历史事件。

据悉,“泸州·中国名酒商品批发价格指数”按旬发布泸州名酒价格总指数和四川名酒价格总指数,同时也发布泸州和四川的名酒指数、地方酒指数、基酒指数和高、中、低度白酒指数及相关派生指数。从指数走势中可以看出,3月上旬至4月上旬,泸州名酒价格总指数和四川名酒价格总指数呈逐步走低态势;分类指数中,泸州基酒和四川基酒指数走势在逐步走高。

“义乌”指数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如今已成为全球小商品价格风向标。“泸州·中国名酒商品批发价格指数”的发布将创造怎样的影响力和奇迹,值得我们期待。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与酿酒相关的产业链条外,在酒业集中发展区还规划了三大“国”字号中心,即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自信心越来越足,特别是从广州、深圳等地可以看出,现在不少城市已经转而消费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酒,民族自信心在不断攀升。那么,在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强后,全世界人民怎么看待中国产品?怎么看待中国酒呢?泸酒届时必将拥有其独特地位。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