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商业·管理
 

2012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企大跃进式的“走出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南林

民企大跃进式的“走出去”

不久前,王健林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未来一年万达会有震惊世界的并购发生。”

日前,《纽约时报》报道称,万达集团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收购金额接近100亿人民币。

对于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万达方面选择沉默。

几乎在同一时间,黄怒波和他的中坤集团在冰岛一度搁浅的买地计划出现转机,只是“由买改租”。虽然中坤方面表示还没有签订最后的协议,但这则消息,却让黄怒波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万达、中坤两个地产民企,不约而同开始大跃进式的“走出去”,是楼市调控下的企业转型?还是国际化战略的需要?

走出去:失败了也有收获

2011年8月,当黄怒波向外宣布准备斥资800万美元,购买一块达3000公顷,相当于冰岛0.3%面积的土地,消息一出,世界震惊了,黄怒波也因此一夜成名。

这块地位于冰岛东北部,面积为300平方公里,相当于冰岛国土面积的0.3%。按照中坤之前的规划,将建五星级酒店和度假村两种业态。

对于中坤集团的“走出去”,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严格的房产政策调控和限购政策,给海外置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在政策调控的影响下,和国内低迷的楼市对比,海外楼市却“风生水起”。

实际上,购买冰岛土地是黄怒波构建旅游休闲地产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坤度假地产现已布局日本、美国。“冰岛是一个模范,只有做好了,才能去延展到。”黄怒波说。

虽然,冰岛买地还没有成功,但收获不小。黄怒波坦言,“冰岛事件是一个分水岭,它改变了中坤。”

在这之前,这位有诗人、文学家、登山家等多重身份民营企业家,虽然也曾登上福布斯排行榜,但他自己和他的企业中坤集团并不太为公众所熟知。

冰岛买地事件让黄怒波和他的中坤集团受到人们的关注,黄怒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同时,其从事的相对陌生的旅游地产行业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媒体分析,中坤作为第二梯队的民营地产商,从名气角度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属第二梯队的几家旅游地产商,势头直逼万达集团。

黄怒波把自己比作当代中国民营企业“正在走出去”的先遣分队,向惶恐的西方世界高声解释“中国民营企业”的含义。

对于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黄怒波认为,金融危机以后的一系列的调控,再加上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使民企生存发展变得艰难了,这就需要向外找一个空间。另外,中国民营企业都成长起来了,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打磨,都有它的生命力了,这个时候必然的跟中国经济一样,需要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

与黄怒波相比,王健林的海外投资更是大手笔。拿100亿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并非一般的民企能做到的,凸显出万达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布局。

王健林把文化产业作为万达集团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文化产业、旅游度假是万达近年来的重头戏。”王健林说。

在王健林勾画的版图里,万达将加大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投资,储存未来10年的竞争优势,并在2020年彻底实现转型。

万达集团于2005年开始投资文化产业,其中万达电影院线以每年100块银幕的增速爆发式成长,目前成为亚洲银幕数排名第一的电影院线。

据王健林近日透露,2012年万达集团的收入将突破140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收入将破200亿元,居国内第一。“5年内,其文化产业收入规模有望破400亿元,进入全球文化产业的前50强。”

对于万达集团选择收购AMC院线的目的,业内人分析,“收购AMC的目的可能有两方面,一是为万达院线上市制造新的卖点,二是为万达影视传媒制作的电影未来在北美市场发行铺路。”

虽然,王健林的美国收购,黄怒波的冰岛买地都还没有落地。但已经收获了我们中国民营企业的知名度,也是让大家了解了中国民营企业现在有国际化的这种需求以及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也为后来人提供了经验。正如黄怒波所说,即使失败了也有收获。

转型:领先一步

在楼市“寒冬”,大部分房地产商叫苦不迭时,住宅地产起家的王健林与黄怒波却能轻松应对,财富保持持续增长。

这得益于他们敏锐的市场把握以及领先别人一步的成功转型,正是盈利模式的加速转型,为他们赢得了先机。正所谓“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2004年,正是国内住宅市场最火爆之际,黄怒波毅然转型,进军当时无人问津的休闲地产。

谈起当年的转型,黄怒波会讲一个故事:在北京CBD的一次土地拍卖上,发现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并非资深的房地产商人,而是来自各种暴利行业。他认为房地产将有问题。

正是从这场拍卖会上,让黄怒波决定淡出住宅地产,将中坤的重心转向休闲度假地产。

事实证明,黄怒波当年的抉择是正确的。“要坚持差异化,大家都做的事我不要做,这是企业能够在危机中不倒下去的办法。”

相比中坤集团的转型,万达集团的转型则是多元的。万达集团已经构建起商业地产、旅游投资、文化产业、连锁百货和高级酒店等五大架构体系。

万达创造的“订单商业地产”的全新模式,奠定了其在业内的领军地位。万达顺势打造了商业地产、酒店、文化院线和连锁百货四大支柱产业,步入相关产业多元化的良性循环,形成了万达独特的“资金方程式”。

“万达影院也是业内第一。这是一不小心做成的。万达进入的领域,什么央企国企都不再有机会做老大。”王健林毫不掩饰他自称为“不谦虚”的说法。

据了解,近期,万达商业地产和万达院线已经双双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前者仍在初审中,公司拟上市的地点则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保荐机构为银河证券;万达院线拟在深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中银国际,其上市进程已领先前者。

不过,在高速扩张之下,万达集团也暴露出过一些管理的短板。

业内人士指出,“高速扩张会让投资、招商、运营诸环节都存在风险,万达应该把握合适、合理的节奏。”万达构筑的庞大商业帝国,必然需要庞大的员工群体来支撑,这对万达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如此大干快上的文化产业,也难保不出现管理或其他方面滞后的漏洞。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