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产业·公司
 

2012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吉林制药退市之危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

吉林制药退市之危

上市19年后,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吉林制药”)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5月7日,在六次重组未果、连续三年亏损之后,吉林制药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这意味着,如果今年仍不能实现盈利的话,吉林制药的上市公司头衔将不复存在。

事态似乎正朝这样的方向演变。根据同一天发布的另一个公告,4月27日,吉林制药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现部分批次药品所用药用胶囊的铬含量严重超出国家药典标准规定。

目前,吉林制药的全线胶囊产品均已停产,复产时间及损失尚难以确定。这给寄望于通过成本降低等措施恢复股票上市地位的吉林制药又一沉重打击。

雪上加霜

5月7日,吉林制药发布公告称,因公司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亏损,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公司股票自5月7日起暂停上市。

祸不单行。“毒胶囊”令吉林制药的处境雪上加霜。

此次被检出铬超标的药品为小檗碱甲氧苄啶胶囊。公告称,根据药监部门的抽查,吉林制药生产的小檗碱甲氧苄啶胶囊,批号为20110101,胶囊中铬含量超过国家《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

公告显示,吉林制药2011年销售小檗碱甲氧苄啶胶囊21900盒52.56万粒,销售收入44548.72元,销售成本29527.77元,实现销售毛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15020.95元。

“虽然该胶囊的销售收入在吉林制药全年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小,但是由此引发的胶囊全线产品停产及暂停销售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还是很大的。”一位长期关注吉林制药的券商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吉林制药主营业务为生产经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西药制剂、化工产品、保健品等。根据2011年年报,包括胶囊剂在内的制剂产品占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85%左右。

公告显示,吉林制药(已)暂停销售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重新销售使用。但全部检验完成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公司的产品销售及回款将受到部分影响。

“这还未算由品牌受影响而带来的损失。”上述人士表示,这一部分的损失更为严重。

“铬超标事件给国产药品的放心使用打上了一个问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处长宋大才在近日的中医药产业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就直抒了自己的担忧。

而被取消参加药品招标资格是更为直接的影响。记者从北京等多地药监部门了解到,铬超标的药品生产企业已被列入药品招标采购的“黑名单”。

盈利困局

为确保2012年实现扭亏为盈,实现恢复股票上市的目标,吉林制药表示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增收减支。

在原材料价格未见下跌的情况下,要实现增收,对现有产品进行提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从近两年的走势来看,吉林制药产品销售价格基本处于稳定且下行状态。“这跟国家的限价政策有关,同时也可以看出提价的策略基本走不通。”上述人士指出。

同时,由于投放市场的品种相对单一,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有限,对吉林制药销售额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减支则主要是靠降低采购、生产与管理等成本。而事实上,吉林制药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采购与生产成本的降低,相反还极有可能会增加相关支出。

吉林制药表示,“公司正在组织并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包括不限于生产、采购、质检、内控等职能部门员工)的培训,梳理从采购、生产到检测、包装各环节的管理漏洞,举一反三研究整改措施,加大购进原辅料药品检验工作力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胶囊剂药品的生产和销售。”

当一家公司业绩萎靡不振,而又无法迅速降低成本时,通常还会寄希望于扩展新的业务以迅速走出泥沼。

“然而,开发一种新药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巨大的资金、人力投入。”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况且成功率往往还很低,获得审批的概率也很小,“对于研发实力并不强的吉林制药来说困难重重。”

重组几何

那么,在半年多时间内进行重组再生的可能性大吗?

吉林制药表示,公司还将积极争取大股东的强有力支持,充分利用证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扩大融资渠道,积极探求外部战略投资者支持,尽最大努力确保公司的上市地位。

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吉林制药进行过通过重组焕发生机的6次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其中既有钾肥等矿业题材,也有房地产题材,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

期间,最被看好的一次重组发生在2010年。彼时,吉林制药第一大股东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3036.25万股转让给广州无线电集团,变更后广州无线电集团成为吉林制药第一大股东。

当时,吉林制药的重组预案是将全部资产、负债及相关业务整体出售给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同时通过定向增发,购买广州无线电集团旗下广电地产100%的股权。

然而,由于恰巧遇到了国家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吉林制药医药股变身地产股的梦想宣告破碎。

之后,广州无线电集团又启动过两次对吉林制药的重组,也均无疾而终。

在市场人士看来,目前,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仍未放松,广州无线电集团旗下地产业务再次装入吉林制药几无可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