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登记的很多,配对量很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的很多,配对量很少”
时隔数日,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首笔贷款被曝造假的新闻正逐渐被淡漠。而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被视作温州金融改革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对于中心实际运营情况,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中心运营的情况不便透露,对于这段时间的运转登记等数据,需要金融办统一公布。
来自温州鹿城区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开业至5月7日,借出登记198笔,合计金额26292万元;借入登记111笔,合计金额45324万元;目前已成交2笔,金额共计40万元。
一位中介公司员工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从中心开业以来,登记的很多,但实际配对量却很少,实际成功的没几单。速贷邦的一位叶姓经理告诉记者,截至5月11日记者采访,共做成4单贷款,除了被举报的第一单5万元贷款外,另外三单分别是10万元、40万元和15万元。
造假还是炒作?
4月26日,作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获批之后规范民间融资迈出的探索第一步,温州首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揭牌开业。
进驻中心的四家融资中介平台之一的速贷邦很快就对外宣布拿下了借贷业务的第一单。第一单的借款人是一个名叫胡苏亮的年轻人,借款5万元,月息1.6%,据说从申请到放贷只用了一周。
但这个案例很快被人举报,胡苏亮实际上是速贷邦的员工,这就是一场自编自导的交易。
5月3日,温州市鹿城区金融办在对温州民间借贷中心“第一单”的真假性做了调查之后,发布了《关于“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借贷第一单造假”的调查情况说明》,认为借款人胡苏亮整个借贷过程符合服务中心的流程,借贷双方登记资料真实、齐全。
但仍有分析表示,速贷邦摆脱不了炒作之嫌。“从办理的手续上说,肯定是合规的。但是从办理的对象上说,速贷邦作为中介有没有向金主说明这个借钱的人是自己人。”一位网友如是说。
日前,速贷邦民间借贷中介公司一位员工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该爆料人未经实名认证,且一段时间以来跟帖回复的多位是手机注册用户,因此,事件不能排除同行间的恶意打击。
《中国企业报》记者联系到微博注册为“胡晓涛”的爆料人,在其微博中胡晓涛多次表示手中掌握速贷邦造假的证据,但记者多次与其联系均未回应。对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也不予回复。
配对量少得可怜
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被视作温州金融改革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徐智潜介绍,服务中心以公司化形式运营,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由14个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中心是带有公益色彩的纯服务机构,只要民间借贷的金额超过1万元,市民到登记服务中心进行备案登记都是免费的。
鹿城区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开业至5月7日,借出登记198笔,合计金额26292万元;借入登记111笔,合计金额45324万元;目前已成交2笔,金额共计40万元。
中心实际运营情况又如何?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中心运营的情况不便透露,对于这段时间的运转登记等数据,需要金融办统一公布。
此前,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这几天运营情况来看,每天前来咨询的人数有上百人,登记的有数十人,每天登记出借金额少的有几千万元,多的上亿元,并表示,有两方面超过他们的预期:一是前来出借资金的人比预期要多,一开始担心经过了去年的民间借贷风波,市民不愿意把钱拿出来借,但事实上,刚开业的几天,反而资金出借人要多于需求人,最近几天,需求人又多起来,现在供需比例基本持平;二是通过这个平台,出借利息要比预想的低,目前出借人提出的月利息一般都在1.2分(1.2%)到1.5分(1.5%)之间,普遍低于温州民间的借贷利率。
而一位中介公司员工透露,从中心开业以来,登记的很多,但实际配对量却很少,实际成功的没几单。
速贷邦的一位叶姓经理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截至5月11日记者采访,共做成4单贷款,除了被举报的第一单5万元贷款外,另外三单分别是10万元、40万元和15万元。
“都是汽车抵押贷款,月息1.5。”这位经理介绍,由于中心刚成立不久,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比如在车管所办理车辆抵押等手续需要沟通协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借款人办理。
中介机构需加强规范
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吴先生给记者打了个比方:“中心与中介公司的关系就好比民政局和婚介所。”据了解,中心网罗了速贷邦、人人贷、宜信、攀远4家融资中介以及公证、会计、评估、律师等机构入驻,为撮合借贷双方最终成交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据了解,继首批4家入驻的中介机构之后,第二批入驻的中介机构也已在审核中,预计还有五六家中介机构获准入驻。此外,温州的瑞安、乐清两地也正在筹备进行民间借贷服务试点。
虽然首笔贷款被曝造假的新闻正逐渐被淡漠,但中心与中介公司面临的困扰依然很多。“改革也是个探索的过程。我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在不断地探索。”速贷邦的叶经理对记者表示,对于出现的问题希望及时解决。
一些受访者表示,温州金融改革正在努力让民间资本“阳光化”,改革过程中允许出现瑕疵,但要让改革落到实处、探索试验取得预期效果,就要祛除浮躁的心态,也要将温州民间过去凭借“口头协议”、“熟人关系”建立起的商业社会,在阳光化基础上,用法律和制度的准绳加以规范。这样,相关法律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
浙江省金融法学会理事程学林提出,从“第一单”贷款来看,速贷邦作为中介平台,提供居间服务,尽管现有法律并没有禁止中介公司员工参与借贷,但员工成为借贷人,难保前期入户调查的公正性不受影响。
浙江省金融法学会会长李有星说,现有法律对中介机构权责的界定并不清晰,尤其是民间借贷中介,本身还属于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