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溃败”———七十九评发展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锦李友志
挽救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溃败”———七十九评发展实体经济
王利博制图
在我们近百年的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时段像现在这样繁荣却令人不安。在“经济效益决定论”肆行的今天,虚拟经济畸形发达,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企业家像奴隶般纷纷匍匐在金钱的脚下。
自从“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魔鬼出笼后,扰乱天下,整个民族的多数企业家似乎都对自己的命运失去控制。中国企业界精弱、气乱、神散,人们被越来越深的无奈感所控制。仅仅一个毒胶囊事件,牵出生产企业、营销商、监督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利益链条,似把我们民族的劣根性暴露无遗。
日本商界流传说,中国经济有“形”,但是中国公司却没有“神”;中国市场广大,但中国企业家缺乏静定和良知。眼下,面临国家经济急速转型的困境,一种“企业家精气神溃败”的说法也开始泛起。
当然,中国企业界有许多巨匠企业家,他们发心淳朴,静定而生慧。然而在金钱祸害的凌厉进攻下,正在迫使我国企业家的精气神全面溃败。
我们不能不挽救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这是在挽救日益沦陷的中华民族。
一、精气神和企业家的精气神
精、气、神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这个概念发端于先秦医学,与天有日、月、星三宝相比,可见其重要之至。
什么是“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精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企业之精则指企业的物质基础与能力。
什么是“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气与“气节”、“气质”、“习气”、“心气”相通。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气这个字更为重要,没有“气”的运行,整个行业或民族,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而企业邪气的运行,则致大病,加速死亡。
什么是“神”?神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对于企业家而言,“神”不仅是指身体健康、目光炯炯,更是指具有坚强的意志、激流直上的勇气和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神”的消亡;一个企业家最大的悲哀,也就是“神”的消失。正所谓,有“神”的企业家就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
对于企业家来说,同样如此。“精、气、神”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存在,三者同生同存,缺一不可。可惜,当代中国很多企业家,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知道如何去培养自己的“精、气、神”,这也大大牵制了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甚至改变中国经济走势。
其实,在整个晚清、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企业家阶层都走在前面,站在前列。无论中国发生什么大事,总能听见他们的声音,看见他们的身影。现在,经过30多年,新的企业家阶层重新站到现实舞台的中央,企业家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星。一个企业家阶层的起伏兴衰和一个国家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
什么是有“生命型企业”与有“精、气、神”的企业?
企业家是企业生命体的核心。生命型企业有它的器官、它的系统和它的组织,有它的精气神运动规律。比如说生命体有精气,企业也要有精气。而我们有些企业家无限制地追求利润,把钱都投资项目,造成钱库枯竭,心气浮躁,成天寻找投钱方向,寻找资金来源,心理枯竭。老板要是资金链断了,企业就玩不转了,这样的企业还有它的生命力吗?温州高利贷事件便是企业精弱气乱神散的典型案例。
二、中华民族企业家的精气神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民族精气神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企业家的精气神就是其中一种。无论是古代的“商贾”,还是晚清时期的“买办”、民国时期的“民族工商业者”,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群体属性。这样一群人身上所独具的精气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企业家。
创下中国近代现代企业很多第一的“状元企业家”张謇,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张謇一生淡泊名利、主张“实业救国”,他在实业、立宪、自治、教育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甚至有国外学者将当时通州工业的发达以及整个苏北的棉花种植都归功于张謇。张謇一生的所作所为就代表着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
模仿张謇的人很多,其中包括四川小个子卢作孚。首先喊出了“人的现代化”的口号。如果人没有现代化,光有铁路、轮船、电报,人还是农业社会的人,思维都是农业社会的思维,如何能有现代化呢?他在民生公司之外,在重庆北碚建设工厂、铁路、煤矿,也有公园、学校、医院、防疫所、电影院、图书馆、体育场、报纸,还建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今天那幢大楼还在使用。他的“北碚模式”与张謇的南通模式不一样。因为卢作孚已经有了“人的现代化”的自觉,如果说张謇是第一代的领军,那么卢作孚可以称为中国第二代企业家的领军人物。张謇死于1926年,卢作孚1926年开始创办民生公司,衔接了两个不同的时代。然而,从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中国的企业家阶层整体消失,这是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张謇是个活标本,中国企业家之所以走上了实业报国的道路,因为这个阶层一开始就是以张謇定位的,起点很高。中国企业家阶层在1895年至1949年为什么能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共事务,站在时代的前面?就是张謇带的头,后面跟上的人也都是这样干的,你不这样干就很难融入这个群体。张謇是个开风气之先的人,自从他出现在中国企业史上,长达半个世纪,企业家阶层几乎介入了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变动,只不过我们过去的教科书往往没有这一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中也没有将他们的作为刻上去。当我们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会看清,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并不是只有暴力革命的单一线索。其实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无数的人朝气蓬勃,扬眉吐气,思考天下大事,干预天下大事,他们为国家的未来做了大量的努力,其中既包括革命家,也包括企业家和知识分子。
中国企业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当属李嘉诚。在中国企业家眼中,他是一棵常青大树,他的经商智慧、高尚品格都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可以说,他是近30年来唯一自始至终最广泛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家的商业领袖。李嘉诚追求“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信条,在多元化和并购扩张中坚持人弃我取、低进高出、进退有理有节的原则,将信誉与诚实视若第二生命,“有时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还重要”。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说:“从他的身上,我们感觉到更多的是体现在如何做人。”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说:“他在公益和慈善方面的表现,更令我们敬仰,他不但会赚钱,更会花钱。”李嘉诚在中国企业家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从2006年4月30多位国内著名企业家到香港集体拜访他就可见一斑。阿里巴巴CEO马云说:“商业才能很多企业家都具备,但是只有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好的人品,才有可能做大。毫无疑问,李嘉诚是华人世界最受尊重的企业家,要成为李嘉诚很难,因为他的时代具有独特性,但是我们有可能学习和超越他。”
回顾张謇、卢作孚和李嘉诚的经历,可以发现,现代企业不仅带来了生产技术和经济力量的提升,而且还带来了新的组织生产的制度和理念。这些制度和理念就是现代精神在生产领域的表现。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口号,便是“实业救国”。
所谓实业救国,简单地说,就是实体经济拯救国家。企业家们用科学来武装和改造儒家道德;用积极入世来代替个人的道德修行;用社会和经济成就来重新构造地位和特权;用理性来代替经验。财富对于他们而言,依然只是工具,只不过不是为了完善自己的道德,而是挽救民族。或者说是通过挽救民族来完成自己的道德救赎。
创办张裕酿酒公司的张弼士、兴建新宁铁路的陈宜禧、创办联想集团的柳传志、领导中国建材,中国医药两个中国500强企业的宋志平、发展海尔集团的张瑞敏等,这些企业家坚持着“立足主业、科技创新、勤劳致富、实业报国”这一价值理念。“立足主业、科技创新、勤劳致富、实业报国”是对实体经济时代精气神的高度概括。当这十六个字的价值观内化为一种社会精神,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才会不偏离正确的道路。
继张謇、卢作孚、李嘉诚之后,高举中国第四代企业家的旗帜是谁,是柳传志、张瑞敏,抑或是宋志平,事态尚未明朗,正虚位以待。
三、为什么要挽救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精气神这一话题?为什么要重提近百年实体经济的发展?实在因为我们国家企业家精气神的全面溃散,已到了惨不忍睹的状态。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多问题,虚拟经济发展过盛,实体经济发展受到抑制,经济危机的阴霾一直笼罩着中国经济。一些企业家发现,真正搞实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能达到10%—15%就是很高了,但是搞一次创业板投资可能利润就高了60、70倍。于是一些企业家就开始放弃自己的主业,转而投资于房地产、股市等虚拟经济。当然,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利润的诱惑,便是企业家自身精气神的缺失。
首先就是企业家“精”的虚失。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一句台词“站着就把钱挣了”,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讽刺今天的企业家的生存困境,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商人“现在基本上是跪和半跪的状态”,实体资本大量转入虚拟经济,元阴的遗失,资金链条断裂,资金之源枯竭,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温州的立人集团便是一例,企业“先天之精”不旺盛,则“生命之根”迟早会动摇。
其次就是企业家“气”的混乱。企业家要明白:我为什么创业?企业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要把这些都自觉地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联系起来。这样,企业家就有了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就有了企业发展更强大的推动力,也就有了“胆气”与气概。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辱,所以当时的企业家都普遍具有“气”。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很多企业家开始忘记耻辱,忘记自己要有“气”。在当下的中国,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你如果问及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人们似乎不要思索便可以回答:赚钱!许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都在告诉我们,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就是赚钱。有人说,不赚钱做企业干什么?认为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但是,许多中国500强企业,那些赚很多钱的企业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而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反而总是做不大,也赚不了多少钱。在近年的温州事变中,在鄂尔多斯动荡中,那些一心赚钱的企业制造多少人间悲剧,已是充分的证明。
第三,中国企业家“神”的黯然。当代中国很多企业和企业家都是“灵光一闪”,然后迅速消亡或没落。晋商的理财潜质曾为商界一绝,但当今语境的晋商文化已经是风吹雨打流去。山西煤商的庞大军团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代名词,北京、上海的高档楼盘一个接一个地去山西推广,全球奢侈品牌一个又一个地算计着山西商人需要的东西,这个中国北方煤炭大省的成千上万小煤窑主们,把他们大把的钱购置了为过去困苦生活洗刷记忆的不动产上。
当一个地方的商人把资本用来消费传统的奢侈品时,当一个老板女儿结婚把钱花得像流水似的,预示着一场衰落的到来。企业家的神采全集中在暗淡的角落。
百年来,坚信实业救国的企业家们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历史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却走上了另外一个轨道。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当商业逻辑与理想逻辑剧烈冲突时,中国企业家将展现怎样的选择,将走出怎样动人的曲线?我们无法想象,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杰出的企业家绝不会简单轻易地向商业逻辑就范。
然而,中国新时期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企业家将以怎样的精气神出现,中国企业界需要一面旗帜。
四、怎样挽救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
中国企业家缺乏“精、气、神”三个要素,所以解决的途径应该也是三个:
如何解决中国企业家“精”的问题。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资本与能力问题,企业自身积累的资本可谓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就是企业家要努力具有的条件和能力。只有具有这些条件和能力,才能成为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后天之精至少要包括下面几点内容。首先要有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变化的能力,具有足够的胆识和智慧。其次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包括质量、服务、自主创新能力、现代化的管理等方面。再次是建立市场用人机制,任人唯贤。最后就是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质量品牌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如何解决中国企业家“气”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企业家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气节。
国家利益,永远至上。企业在对外交往中,更要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气节。要保守国家整体利益,在对外合作中,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一己之利,从事有损于整个经济发展的事情。
做强主业,实业兴国。气之强之实全赖业之大之盛,一个人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一股劲做下去,一口气做到底。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当前的突出问题便是“精弱、气乱、神迷”,气乱而少静,利旺而丧智,股市、高利贷市、楼市的兴起,象恶鬼一样吸走了中国企业的“血”,使得实体经济面色惨白,身子软弱,多少企业趋之若鹜,毁于房地产业。
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不能干“瘦肉精”、“塑化剂”、“毒奶粉”、“毒胶囊”这种伤天害理的事,现在很多企业家或企业都想着如何偷税、漏税,这也是企业家缺“气”的一个重要表现。(下转第十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