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2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第一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第一位

山城的五月,绿意葱葱,鲜花绽放。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企业家年会暨“两江论坛”在重庆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大会上讲话并指出,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只有壮大实体经济,才能铸牢经济根基。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实体经济的推动者,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要抓住机遇,加快调整结构,加强经营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等经济要素,做强主业,做实主体。

张德江副总理对企业家提出五条希望,第一条便是注重发展实体经济。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第一位的工作是发展实体经济,第一等要务是做强主业,做实主体。第一与第二位是不一样的,第一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基本的因素,而其他条是次要的、补充的、非决定性因素。相信中国企业家会对领导的讲话有深刻的理解。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从根本上讲,就是一部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历史。

自晚清以来,无数先贤在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实业救国。然而,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才出现了一次重要的工业化运动,屡遭波折之后,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实业经济才真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如联想、海尔、华为、奇瑞等。特别是一大批中小企业的成长,向国内和世界提供丰富的价廉物美的产品,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充沛的活力。

发达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应对危机,使自己屹立不倒的关键。尤其当经济形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或进入转折期时,更要重视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这方面都是有过教训的。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就与当时日本本土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青黄不接有着莫大关系。2008年来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相关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分脱节、实体经济虚弱所致。荷、英、日经济地位的下降乃至于衰落,无不缘于金融、地产经济的勃兴和实业经济地位的下降。

最近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的改变,并不是金融监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而是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思路的改变———从“产业空心化”到“再工业化”的回归。“再工业化”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重振实业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明确提出和长期坚持“实业立国”的基本思路。

本报在今年元月10日开始,开设发展实体经济评论专栏,到今天为止,已经发表80评,连同报纸其他版面的实体经济评论文章,已逾100篇。我们之所以把实体经济放在第一位,不仅仅因为中央领导的要求,更来自实际的推动,来自现实的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大量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求贷无门;同时,“卖产品不如倒资本”的思潮蔓延,大量社会资本奋勇投身楼市、高利贷市场,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大规模转移,资源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显然再这样下去,企业不再像企业,企业家不再像企业家,于是我们发出一阵阵呐喊,呼唤政府与整个社会关注实体经济,呼唤建立中国企业精神,呼唤企业家精神的回归。(下转第五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