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8版:G14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8版            G14管理
 

2012年5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理团队是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管理团队建设,既要定位好正职,又要定位好副职。努力当好副职,对于管理团队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副职应该成为实干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周怀宗

副职应该成为实干家

找准位置要补台,不要拆台,要到位,不要越位。做好局部工作就是对整体工作的贡献。

在企业的管理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分管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担任着特定的角色,处于特定的位置,必须对自己正确定位。对于副职来讲,一是要找准自己在班子中的位置。这里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同一把手的关系。要愉快地服从一把手的领导,积极支持一把手的工作,遇事既要敢于负责,又要注意请示汇报。要补台,不要拆台,要到位,不要越位。其次是同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对于其他班子成员,要予以尊重,紧密配合,多沟通、常交流、勤商量,形成和谐良好的共事氛围。二是要找准分管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要认识到自己所分管的工作是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好局部工作就是对整体工作的贡献。注意决不能把自己分管的部门看成是“自留地”和“独立王国”,不允许别的领导过问、听不进不同意见。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既影响班子团结,又影响工作的开展。三是要找准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在企业里,副职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是一名领导干部,又是各项决策的执行者。一方面,要带头贯彻执行班子的决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一把手的要求,为干部职工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尽职尽责,管理好自己的下属,抓好分管的工作。副职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有利于班子整体合力的形成,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节欲守操,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官之德。

企业一把手要有正确的名利观,副职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一是要有良好的修养。从根本上讲,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尤其要“慎欲”。欲望人皆有,求之不为过,但要节制非分的欲望。永不满足的官欲、强烈的权欲、贪婪的财欲、淫邪的色欲,都是十分危险的东西,如果任其存在,必然招致大祸,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一定要节欲守操,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官之德。二是在实际工作中,要甘愿做自我牺牲、当无名英雄,甚至“为他人作嫁衣裳”。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一个人做了多少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越是谦虚,就越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威信就会越来越高。有的班子之所以不团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副职之间或是副职与正职之间争名夺利,互不服气、互不买账,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甚至各拉帮派,互相拆台,最后两败俱伤。三是多干少说。为企业的发展踏实做事,而不是“做秀”。副职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对一把手的最大支持、对企业的最大贡献。所以,每个副职都应成为实干家,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事业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坚持重实际、务实事、求实效。

抓好落实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动力。既不能越俎代庖,搞“一竿子插到底”,又不能事必躬亲,管得过细过多。

在班子中,副职的主要职责是抓落实,管理团队集体决策之后,主要靠副职去落实。必须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抓落实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责任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职务的本质是责任,对自己肩负的重要职责有明确的认识。要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动力。二是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围绕班子的决策和一把手的工作意图积极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企业的总体工作目标,紧密结合所分管工作的实际,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子,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三是要充分发挥部下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工作就是组织工作,就是把分管范围内的各种力量有序地组织起来、调动起来,形成合力,使工作目标得以实现。既不能越俎代庖,搞“一竿子插到底”,又不能事必躬亲,管得过细过多。要尊重部下,保护好、发挥好部下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独立负责、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把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四是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保证落实到位。要抓落实,就要严格、认真、深入、过细,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奖惩。决不能工作布置之后,对落实没有不过问,结果如何不去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