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G02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G02重磅
 

2012年5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资委的核心价值专访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国资委的核心价值专访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

王志乐

“2003年国资委正式成立以后,强调在开放中,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做大做强国有企业,9年来,中国有5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大,而且大部分是国企,国资委的路子走对了。”5月3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如此表示。

“增强国企国际竞争力”的目标达到了

《中国企业报》:有专家说,国资委成立的初衷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9年过去了,您觉得当初成立国资委的目的达到了吗?

王志乐:从2001年以来,国资委成立以前就一直跟原来的经贸委打交道,原来经贸委管企业的这块和后来的国资委还是做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

2001年前后,当时要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因为当时国企普遍处于亏损,经营非常困难,当时国资委的前身也就是经贸委管企业这块已经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提出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要跟国际接轨,要对标,对照国际上一些大公司找自己的差距,怎么变成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举动,我印象很深。

当时,在上海开了一次会,各省经贸委主任和各地的大企业大概有100多家,讨论对标问题,怎么样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加入WTO做准备。会后,还在宝钢开了一次现场会,讨论怎么样在国际竞争中增强企业竞争力。上海开了大会后,又在哈尔滨(东北片会)、天津(华北片会)、南宁(东南片会)、西安(西北片会)等地区开了片会,每个片会都有几百个企业参加,这是马上要成立国资委前期的工作。

2003年国资委正式成立以后,这个路子延续下来了,李荣融当时是参与这个活动的主要领导,所以在他担任国资委主任以后,仍然强调在开放中,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来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这是对路子的。

后来又提出国资战略的主营业务规划,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我本人也参与了几家大型央企核心业务的规划工作,比如有色、中海油、中石化等。

2006年以后,国资委又提出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我本人参与了中移动、中化、中海油等大型央企的责任规划活动。

后来,我又参与了央企的合规性研究。央企合规是个大事,我们建议央企应该根据国际潮流,强化合规性,央企里边有一个“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简称“治贿办”,还到我们跨国公司研究所办公室两次进行这方面的交流。

这样,从2001年入世前后进行国企对标,到第二阶段强化主营业务,后来又强化合规性、强化社会责任,到最近的“世界一流”等等,从参与的这些工作中,我感觉到,国资委的方向是对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大背景下用开放的眼光看中国企业的发展,而不是过去的关起门来的国企。

总结起来就是:第一,从国际对标开始开了个好头;第二,国企要做大做强,战略定位要准确,主营核心业务就是很好的战略规划;第三,理念文化上强调社会责任、合规性,这是当前全球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第四,最近又提出“走出去”,推动国际化,推动对外投资。

所以,从前期的经贸委,到后来的国资委,这么一路走来,方向是对的,而且这些年下来,央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了。

2001年前后,在《财富》跨国公司500大中,我们也就五六家企业进入,去年已有57家,今年又会有一批进入500大,短短10年,中国在世界大企业的行业地位明显上升,赢利状况还略高于全球。

57家里绝大多数是国企,更多的是央企,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个人认为,国企的增长体现出了国资委的贡献,不能不说国资委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使中国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目标至少是达到了。

国企是执政的基础之一

《中国企业报》:很多人并不赞成“国企是执政的基础”这种提法,您的意见呢?

王志乐:我也不赞成。我个人认为,说“国企是执政的基础之一”比较准确。外企、民企同样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与时俱进的眼光与胸怀。

从历史上讲,把国企作为执政的基础已经证明是错的,苏联倒台前,国企也是其执政基础,怎么没把政权稳住呢?中国改革开放前,99%都是国企,怎么还亏损混不下去了呢?如果到现在还用这样一种思维看世界,实际上就是没有与时俱进。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愿意说“国企是执政的基础之一”,但是,国家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企业已经变化了,国企只是整个企业群体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民企、外企,他们共同构成中国的经济基础,所以说,应该以更宽广的胸怀、更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基础,为什么没有一种胸怀“把全国所有的企业看做自己的执政基础”?为什么还要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呢?改革开放30多年了,理论上不应该停留在原来的高度,应该与时俱进。

这样来看,国家的经济基础应是国企、民企、外企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不应该人为地把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经济基础缩小。

国企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市场化

《中国企业报》:有专家说,目前国资委直接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直接管理模式”,容易使国有企业独立经营的能力受到制约,国有企业难以对市场需求作出及时的反应,难以出企业家。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国资委的官员直接管那么多企业,风险比较大。所以国资委应该更多地采用间接管理的模式,国资委或其他代表国有资产的部门派人参加董事会,鼓励企业独立自主经营。您认为呢?

王志乐:我觉得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市场化,而不是私有化。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企业。(下转特刊第五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