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显现出发展带来的软肋。痛并思痛但又不能不前行,辽宁省各家企业升级技术和产品质量,开拓新兴市场,意图通过重塑实体经济平稳度过危机。
辽宁省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发展调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华
辽宁省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发展调查
王利博制图
过去的2011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冷空气丝丝侵入人们内心深处的每一个角落,让辽宁企业界人士欲吐内心的伤寒与苦楚。
的确,世界经济的风寒谁都难免要染上“感冒”,而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显现出发展带来的软肋。
粗放增长使得生产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举步维艰,原材料价格飞涨,劳动力成本居高而且在某个层面上看又非常稀缺,还有人民币升值、出口汇率的风险等等。
痛并思痛但又不能不前行,创造价值解决就业是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采访中,一些来自于企业界的声音,让记者感受到重塑“实体经济”将是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虚弱、摆脱衰退、步入复苏的关键所在。
加大技术投入,转向新兴市场
研究企业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的自身状况,加大对现有设备的更新改造,这是企业寻求增长空间、突破发展瓶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大连乳胶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橡胶制品生产企业,除主导产品避孕套外,还生产输血胶管、各种乳胶手套以及其他乳胶产品。原来的产品检测设备一直是使用湿法检测,今年改为干法检测后,预计一年节省煤炭1500多吨,既低碳环保又可节约成本120多万元。
1998年该公司就通过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认证中心(CQC)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同年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授予进出口经营权;现在企业的产品生产完全符合欧盟标准。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同样让这样一个老牌知名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向偏转了“船头”。“发达国家经济滑坡,如果不把眼光放在新兴市场,那企业肯定要损失市场份额。”大连乳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全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企业的效益应该超过去年,产值过亿应该不会有问题。”
位于瓦房店市的大连东立工艺纺织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主要生产窗帘沙发等辅料产品。作为一个尚处于“青壮年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当然也难免要在风雨飘摇的经济大潮中左摇右晃,而掌舵人似乎并不慌张。董事长于泳在接受采访时说,经济发展肯定有波峰有低谷,波浪式前行是个规律,没必要紧张。未雨绸缪也应该是每个老板的看家本领。大连东立始终把追求发展速度和提高运营质量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如果想打造百年企业,那就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做好“内功”,打造品牌的美誉度。现在的经济气候条件下,大连东立不会更多地关注利润空间和财务数据,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品牌影响力上,其他的很多事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就会水到渠成。
由原大连耐酸泵厂改制成立的大耐泵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是中国石油化工流程泵和各类耐腐蚀泵的鼻祖,是中国极具规模和实力的石油化工流程泵和耐腐蚀泵业生产和出口基地。
为了保持行业优势地位,大耐泵业公司积极和国外企业合资合作,自1996年以来,大耐泵业先后引进国外知名泵业公司的产品技术及生产工艺,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促进了企业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2002年,大耐泵业公司在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两个亿(人民币)在大连双D港建设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泵业园区,生产规模达到10亿元人民币,成为大连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柱产业,并对国家重点项目的石油、石油化工、电站、核电站、污水处理等重大项目的配套产生积极的影响。
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大耐泵业,与国外专业设计咨询公司合作,并不惜投入重金引进海外专家、海外研发团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最近5年的科技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10%左右,远远高于同行业水平。2011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2523万元,同比增长32%。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石油化工、火电及核电、污水处理等行业对耐腐蚀泵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国外生产耐腐蚀泵的知名厂家以其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积极抢占中国市场,面对严峻形势,作为泵行业骨干企业的大耐泵业有限公司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优质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并走向世界。2011年大耐泵业建成总投资预计为68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项目的建设以满足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原则,开发研制和提高核泵的技术水平及产量,力争实现“十二五”在大型石化装置、核电装置关键用泵的自主化生产。项目投产后,企业将致力于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等大型石化装置关键用泵研发,力争“十二五”末期实现园区年产值超20亿元。不久的未来将会出现一个辽宁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泵类生产装备和配套基地。
大耐的一组组飙升的数据令人折服。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顺风顺水地平安前行,虽然说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但没有人愿意看到大连的任何一个企业在风雨飘摇中覆没在海底。大连人都熟悉的棒槌岛食品一直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食品之一。大连市肉类协会会长、棒槌岛食品集团董事长于学臣说,对于生存状态下的企业来说,技术改造和升级的资金非常缺少甚至没有。政府应考虑从企业所得税中提取相应的比例作为技改资金,调动积极性鼓励创新,给企业信心,度过困难期。
产品不断升级,前瞻性思考很重要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转身并且能够“华丽转身”。做专做精拉长产业链条都是发展过程中可以寻求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中国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给了大连东立纺织品有限公司员工以丰厚的滋养,娴熟的手工技术赢得了海内外客户的青睐。“练内功”就得从不同的细节入手,企业管理、技术更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能力,强化市场开拓能力,曾经是完全出口型的企业,现在内销份额快速增长。为更好地实现产品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东立从英国和意大利请来高级设计师为企业设计出精美的产品。练好了内功平稳度过2012年,于泳还是满怀信心的。
始建于1913年,有近百年历史的大连酒厂想必大连人都知道。当年的老企业已经改制成为股份制的大连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勇告诉记者,大连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多老企业特别是轻工企业的产品和名字也都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1980年李志勇就是大连酒厂的一名员工,他亲历了企业发展的很多变化。而今的企业如果只靠散白酒那早就无法生存了,虽然销售量很大,但利润太低。大连老窖大连人都不陌生,“辽海”牌商标也是大连市著名商标。公司旗下的雄蚕蛾养生酒1998年就获国家卫生部保健食品证书,并于2005年10月通过国家保健食品GMP认证。“国药准字”号产品参茸多鞭酒于2005年1月也通过了国家药品GMP认证。目前,养生保健类酒的销量已经达到20%,2012年李志勇的目标是将养生保健类酒的市场份额做到50%。
大连亿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集房地产开发、玻璃销售及玻璃深加工、化工产品经营、塑钢门窗制造为一体的企业集团。亿海玻璃家喻户晓,记者采访了亿海集团董事长赵玉海,他告诉记者,传统的单层玻璃几乎没有市场了,现在房屋建筑用的玻璃使用的都是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一些高档住宅甚至选用三层中空低辐射玻璃,保暖性好,减少噪音污染,节能环保。
赵玉海告诉记者,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冬季取暖夏季使用空调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低碳节能环保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LOW-E玻璃也就是低辐射玻璃,政府正大力推广,比普通白玻璃的辐射率大概低三倍以上,可有效地阻止热交换,节能环保并可防止紫外线进入室内。
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似乎有转型的资本,尤其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可以挺直腰杆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大豆不收收高粱”这样的话。但企业老板的前瞻性思考和决策也很重要。成立于1991年的大连宏光好运来集团主要经营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土木建筑施工、钢管制造及内外防腐施工、机电控制设备安装及维修、国际进出口贸易、餐饮娱乐等业务,是国家批准的建筑装饰施工一级资质企业、甲级设计单位,同时也是经国家批准的具有代理世界各地区、各类商品进出口资格的大型综合企业。董事长周文鳞告诉记者,企业已经进入风力发电、天然气石油管道加工等领域,在丹东投资建立了工业园。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的外贸业务尽量减少,向更新更好的领域拓展是大势所趋。由于企业未雨绸缪超前决策,比较早地进入到新兴战略产业领域,去年今年两年,仅在丹东就实现利税9000多万元。
宏观调控对房地产行业的打压人人皆知,应该说2012年的房地产行业也将会是寒气袭人。大连的一些房地产企业曾经辉煌无比,为大连的城市建设和地方财政立下了汗马功劳。万达、亿达、新型等已经成为辽宁乃至东北房地产行业的巨头。记者采访了大连新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才科。成立于1984年的大连新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27年来一直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因其价格低廉、配套成熟、环境优美等优势得到市民的普遍认可,“咱们老百姓,买房到新型”已成为市民的共识。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安居工程在不断推进,这似乎对新型这样的企业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孙才科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显现,房价还会有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2012年的房地产行业还会是寒气逼人。我认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未来五六年内房地产行业将风光不再。即使是在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三线以外的城市,房地产企业也需要不断推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知道新型最近用9个亿摘牌了一块不错的地,在大连水泥厂附近,我们将会推出品质上乘的中档楼盘,因为我们看好2013年。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将会是一个平稳健康发展的年头。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老板“宁可错过,也要好过”,而我们新型“既不错过,也要好过”。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型会守住房地产行业不转身。
去年,新型已经进入化工行业,投资8.5亿元,以生化乙醇为原料,年产6万吨环氧乙烷,预计今年12月前投产。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1.5亿元;二期工程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生产10万吨相关衍生产品。这是新型集团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新型集团还将会在餐饮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投入力度。
都说“船小好掉头”,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转身并且能够“华丽转身”。做专做精拉长产业链条都是发展过程中可以寻求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劳动力培训,企业必须做的功课
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收入也在不断攀升,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象征。但对于那些提供了就业岗位的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面对企业工资成本提升的压力;另一方面教育培训职工、稳定职工队伍也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头等大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这一切的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劳动者光荣”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尤其是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体力劳动者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关爱和尊重。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很多新生代的孩子们不愿意进工厂,不想学铆、焊、钳,所以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大学,不考虑毕业后能否就业。城市里的孩子们宁可待业也不愿意去工厂里的生产车间就业。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劳动力成本招收农民工就业,于是就有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同时,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批失地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工人阶级中的一员。他们不仅仅是活跃在建筑工地,也在大工厂的流水线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大军。
几年前的农民工被视为廉价劳动力,而今他们身价不同以往,建筑工地的高级技术工人月收入超过普通白领,即便是那些最普通的操作工人,哪里给钱多他们会就往哪里流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给这些流动着的劳动力吃了“定心丸”,同时,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也让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
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收入也在不断攀升,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象征。但对于那些提供了就业岗位的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面对企业工资成本提升的压力;另一方面教育培训职工、稳定职工队伍也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头等大事。
位于庄河黑岛镇的大连善岛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水产品、农副产品、肉食品综合加工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下设五个多功能、超净化、全封闭的冷冻食品、一处产品研发中心和一座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庄河大骨鸡”繁育中心,2000余名职工活跃在生产加工的流水线上。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善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邢玉恕告诉记者,企业劳资双方所期望的价值相差太大,是导致企业招工难、用工难及劳动力就业难、稳定难的因素之一。
邢玉恕说,在我们这个行业中,辽宁和山东的劳动力成本起点本来就高一些,而招进来的员工至少要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才能够上岗工作,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企业出资培训上岗的员工,也完全有权力在合同期内离开企业,所以企业要“留住人”就得“拴住筋”,善待员工,用人性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我们国家的劳动者素质还有待提高,其实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非常之高。
“拖欠农民工工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突出的表现在建筑行业。而今建筑装修行业的一些企业,老板用工先培训,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大连宏光好运来集团董事长周文麟告诉记者,企业项目招标后,对于外派的员工公司都会给予双薪的待遇,一些骨干和技术人员的年薪达20多万元。
大耐泵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乔廷安在接受采访时说,2011年企业组织员工进行了530人次、275学时的各种培训。先后组织全员参加了六西格玛管理、商务英语、公司生产模式的具体流程及常规要求、零件的铸造工艺、采购物资的基本知识与商务谈判技巧等内容的培训。企业全年在职员工的培训投入达到26万余元。培训员工的投入基本上达到公司工资总额的2%,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乔廷安还说,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是满足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需求,也是满足员工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需要,更是改变员工对工作与组织态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员工更新知识、树立自己人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农民工与企业普通员工一样可以上大学,通过组织“农民工上大学”活动,公司无偿为有意读书深造的员工提供学费,已有7名员工在“农民工上大学”活动的感召下,通过了再教育文化入学考试,顺利考上了大学。
能出资培训员工的企业毕竟不是很多,而企业毕竟也不是学校,投入培训和教育的能力和精力都很有限。能否让企业与教育机构的“定单式”培训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一直是企业家在思考的问题。面对就业问题的结构性矛盾———部分劳动者就业难与部分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大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承诺:2011年大连市将实现实名制就业18万人,同时人社部门将组织企业到劳动力密集地区开展招工,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
招工难,用工难之后的“用工管理”其实更难,2012年摆在企业面前的诸多问题都需要化解,阳光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