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公司
 

2012年4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年来,国有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面临着重大变化,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存在诸多冲突。在新的发展阶段,山东中矿集团10年改革发展过程中成功探索的改革发展经验,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创新国企改革发展新路———山东中矿集团改革发展经验与启示

来源:中国企业报  

创新国企改革发展新路———山东中矿集团改革发展经验与启示

中矿集团井下运输巷道

中矿集团崛起于困境之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面临诸多发展障碍,传统国有黄金企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2001年4月份,由招远市罗山金矿、玲南金矿、阜山金矿组成的“招金股份”巨额亏损,负债近10个亿,企业濒临倒闭。为挽救危局,由当时招远市第一利税大户———北截金矿合并

“招金股份”后的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真正运行。10年来,公司通过不断的改革,使经济效益平均以每年超亿元的速度递增,从2004年起连续8年位居全国黄金行业经济效益第一名。10年来,公司累计自产黄金152.09万两,冶炼成品金460.45万两,完成工业总产值194.82亿元,销售收入214.85亿元,工业增加值100.27亿元,实现利润70.02亿元,从负债9亿多元、濒临倒闭的黄金行业“亏损老大”,奇迹般“涅槃重生”,演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神话。

重组:从“泰坦尼克”到“黄金航母”

山东招远市黄金开采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1997年10月,招远市政府本着利用黄金生产优势、整合资源、膨胀规模效益的发展思路,把该市罗山金矿、玲南金矿、阜山金矿合并,成立号称中国黄金产业“航空母舰”的招远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金股份),但由于受机制僵化、经营管理及外部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三矿合一后,不但无效益可言,反而连年亏损。截止到重组前的2001年4月,招金股份明亏潜亏2.29亿元,实际负债9.02亿元,银行欠贷6.5亿元,欠缴职工养老保险金1320万元,欠职工集资1517万元,欠基建工程款2.5亿元,拖欠职工工资达四个月,几乎成为我国黄金行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危急关头,山东招远市采取以小鱼吃大鱼方式,由北截金矿重组原有招金股份三大金矿,时任山东招远市北截金矿党委书记、矿长的王永选临危受命,组建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原有企业进行改革重组。

2001年12月,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年自产黄金10万两,冶炼成品金40万两,实现利润2300万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加效益5000万元,上缴税费总额625万元,补发干部职工工资与养老保险金2200多元,偿还1517万元的职工集资本息。而这一切的发展奇迹是在企业重组改革仅仅8个月之后,足以显现出改革创新给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巨大活力,中矿也从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转变成为整装出海的“黄金航母”。

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后,面对职工人心涣散、行为懒散、思想悲观的现状提出:企业扭亏,思想须先“扭亏”———“更新观念,重塑自我”,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统一员工的意识与行动的同时,全面改革生产组织结构,前后共关停了9个矿区,重组7个生产单位。在改革整顿第一阶段目标完成后,中矿金业又以“奋斗、创新,持久、发展”为企业精神,通过对管理者和员工思想的再造与内部改革,给面临倒闭的企业注入了活力,创造了经营上的奇迹,在短时间内使中矿金业从毁灭走上新生,从崩溃走向辉煌。

10年改革发展,中矿集团“以人为本,观念创新为核心,制度创新为手段,企业发展为目标”,“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用好科学技术”,成功实践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发展道路。成功实践之一:文化“原动力”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积累了众多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比如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等等。然而,面对社会多种价值观冲击,传统企业文化理念无法适应时代发展。10年来,中矿集团把人的素质的提高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用精神文化导向思维观念,用制度文化规范言论行动,用物质文化点燃激情活力,用发展成果唤起理想信念,企业管理由情感管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发展,文化创新成为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动力。

中矿集团企业文化创新建设体现在三个方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创新为企业提供“核动力”。在企业重组初期,中矿集团首先提出“企业扭亏,思想先扭亏”。同时,中矿集团在精神文化创新中,提出尊重人自然属性的创新观点,并创造性提出为个人利益而忽视集团利益为“小私”,为集体利益而获取个人利益为“大私”。这种创造性的文化理念逐步成为具有中矿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中矿集团改革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制度文化创新为企业提供“保障力”。在制度文化层面,公司建立的“岗位责任制、人事动态管理、特殊事项奖惩”三种激励机制和“军事化管理、‘日考核、月评估’、诚信档案管理”三种约束机制,促使干部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转变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

物质文化创新为企业提供“推动力”。中矿集团创新提出,物质文化不仅包括企业发展取得的效益、成产的产品、薪酬奖金等,也包括企业外延的社会形象、品牌、美誉度等。企业致力于为每个人构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营造一种利人、利己、利社会的文化氛围。成功实践之二:创新“决策力”

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也是中矿集团10年改革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

“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文化”的科学理念,是中矿集团的“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决策”,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为企业确立健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科学技术”,就是全力加强企业科技的研发,以领先的技术水平,抢占企业发展制高点。“科学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独具特色、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统一企业职工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大化激发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激励。通过激励制度可有效激发人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中矿集团采取“岗位责任制”、“人事动态管理”和“特殊事项奖惩”三种激励机制,达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首先,按贡献大小分配是岗位责任制考核的基本原则,既考核劳动量、成本和技术指标,更注重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其次,实行人事动态管理,创造个人发展的阶梯和实现价值的平台。公司结合每月的工作效果,对出色完成任务或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对完不成任务、发生重大事故及违法乱纪者给予重罚。成功实践之三:科技“竞争力”

中矿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性任务,不断增加科技投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在创新体制上,中矿集团建立了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每月向各科技攻关小组下达攻关计划,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成果,重奖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人员。同时,与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通过“借智借脑”完成行业科技的最高端技术。

中矿集团瞄准生产环节中的污染源,每年投入巨资用于环保科技创新?使采选氰冶生产全过程实现了“吃干榨净”,改善了环境质量,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全力推进矿山数字化建设,在四大金矿建立了网络调度指挥中心,实时、全面掌握各方信息并实施准确指挥,矿山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了历史突破。

技术创新为手段,促进资源循环生态利用。从2001年起,中矿集团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全面启动了黄金矿山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以构建黄金矿山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链网体系为目标,实现了绿色高效采矿、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生态化冶炼、“三废”的减量化与资源化,达到了“节矿、节水、节能、节地和循环利用”目的。项目实施后,年创造经济效益2.2亿元,2001年以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1亿元。

2002年,中矿集团建成中国采金史上最早的多元素回收车间———总投资3500万元的北截金矿多元素回收车间建成投产,目前年处理氰渣25万吨,回收铜金属878吨,铅金属559吨,锌金属659吨,氰化钠57.02吨,年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该成果被评为“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享受免税政策支持,2008年被列为山东省节能减排工程重点推广技术。成功实践之四:铁军“领导力”

中矿集团用10年改革发展实践得出结论:国有企业能否改革成功,核心是能否建立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企业“铁军”。

从中矿金业原董事长王永选,到中矿集团全国黄金系统唯一一个女董事长赵金菊以及中矿集团创新企业文化理念“武装”起来的中矿集团干部职工,正是抱着救活企业保社会稳定、振兴企业保国资增值、发展企业保财政职工增收的观念,承担起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责任。

“视事业为生命,视权力为责任”,这是中矿集团领导班子的工作箴言。中矿原董事长王永选,以48年的人生注解了视事业为生命的人生箴言,最后一次参加企业职工大会,硬是被人抬下主席台。现任董事长赵金菊,作为一名女性企业家,要承担着更多的艰辛与压力,从1999年走上领导岗位以来,从未休过节假日。从企业重组之初,到目前企业的快速发展,抵抗住了来自内部的诽谤、外部的恐吓、亲情友情“围剿”、利益的诱惑等,成为中矿集团改革发展的领导力量。成功实践之五:转型“后发力”

资源型企业转型是世界性难题。中矿集团与其他资源型企业一样,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等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近年来,中矿集团以“做强黄金主业、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接续产业”,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立足主业拉长产业链,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矿集团按照“以金兴工、两翼齐飞、多元发展”思路,中矿在黄金主业和非金产业两大领域,同时实施“三大金矿深部探矿开拓”、“黄金旅游开发”、“多元素车间与冶炼厂改造”等14个项目,初步构筑了以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多元发展格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向多元协同发展转变。近几年,中矿集团在构建黄金产业的接续替代体系,实现由单一经济向复合经济转变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地面非金项目进展迅速。中矿集团围绕“地下一半、地上一半”的产业布局目标,积极实施黄金产业的转型,努力打造多元化、高端化、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中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矿改革启示录

2001年4月重组以来,中矿集团在严重亏损、背负巨额外债、职工人心涣散、企业濒临倒闭的严峻现实下,实现涅槃重生,创造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改革奇迹,成为国内黄金行业规模领先、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

在1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中矿集团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体系,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创新,以创新的企业文化体系打造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2006年开始,中矿集团立足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发展,发挥黄金主业优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按照“以金兴工、两翼齐飞、多元发展”思路,实施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初步形成了“以黄金为主、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黄金主题的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资源型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启示录之一:创新发展道路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中矿集团10年发展,不论是在矿业体制、管理模式、生产规模还是开采技术上,都做了彻头彻尾的改革创新。因此,成功地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启示录之二:避免重速轻质

“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增值才是发展”。这是王永选针对一些企业盲目搞规模扩张、经营项目求大、求全等违反发展规律的不正常现象提出的口号。1995年,在别人黄金企业忙于扩张规模时,他却一举关停了5个矿区和3个实体,通过关停效益不佳的矿山,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结束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企业的真正发展不是把资产变成厂房,而是企业效益的真正增值。启示录之三:创造外部环境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外部环境不佳的问题。这是与西方国家的企业不同的,外部环境很多的时候会影响企业的决策,甚至制约企业的发展。总结起来,我国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中有两种不利因素,也可以说是两种力量,一个是政治力量,有些人依靠政治身份或政治需要,对企业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另一个是社会力量,利用自己无赖思想干预,甚至破坏企业的生产经营。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度的加快,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启示录之四:加强管理力量

中矿集团的发展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勇于拼搏、甘于贡献的领导团队。从早逝的中矿集团原董事长王永选,到现任董事长赵金菊为代表的中矿集团领导干部,成为中矿集团改革发展的领导力量。启示录之五: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不仅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经济价值为社会贡献财富,实践传统工厂的职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实施自身独特的管理,在社会上营造“一方净土”,而应该在与社会交流中通过全体职工的言行或企业形象,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那么。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更应当承担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因此,不仅要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效益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需要构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矿嬗变通鉴国资改革

在以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矿集团以市场向导,严格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并锻造出一支极具战斗力和创新力的领导团队,引领企业实现从濒临破产到快速发展的辉煌嬗变,其经验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科学发展,开拓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新思路。对于资源型企业,既然资源禀赋不可改变,发展阶段不可逾越,就必须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战略层面进行转型升级,以战略转型升级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矿集团通过发挥黄金产业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发展新型产业,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矿集团的转型发展,为我国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现企业转变发展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资源型企业转型要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从资源开发转为绿色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资源型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过去单纯的资源开发转为绿色发展,中矿集团转型发展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尝试,为国家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有益探索,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论道

国企改革的灵魂在于科学发展,一个是制度改革,另一个是技术创新。企业改革成功,不但要经济效益好,更要社会效益好,环境效益好,中矿集团在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发展中走在了前列。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与国家科学发展和机制体制创新结合起来,要靠消费来拉动发展,而不是单纯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国家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给企业改革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中矿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掘金循环经济”,既保护了环境,又从矿产废渣中回收了多种可利用的矿产资源,是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杨朝飞国家环保部原总工程师

中矿集团善于把握市场和政策机遇制定明确可行的发展战略,主业“精”而不“杂”,“强”而不“弱”。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创新能力,构筑“稳健创新和谐发展”为核心内涵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秉承着发展战略、核心主业、人才队伍、企业文化这四项企业基本因素带领着企业走向新纪元。———曹和平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在企业转型发展方面,山东中矿集团选择旅游业和服务业作为转型突破口,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这种思路也是全国很多资源枯竭性地区和城市都选择的方向。我们注意到,很多企业也在建设旅游景点,但中矿集团把旅游业做深做精,并且将其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而不是简单地建造一个景点,这是难能可贵的。———高舜礼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

名片

中矿集团是2010年正式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前身为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四家全资子公司,以黄金采选业为主导产业,经营范围涉及机械制造、塑料管材生产以及旅游、服务、房地产等领域,现有职工4700人,资产总额57.45亿元。

(本文系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暨中矿经验课题组研究成果,执笔人李继凯系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