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央企再造企业“智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精细管理:央企再造企业“智慧”
今年3月23日,国资委主任王勇对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他强调,“这次管理提升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力争用两年时间,通过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中要想成功实现战略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精细管理模式。
现实问题是,中央企业在初步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后,如何进一步实现做优做久?面对趋于世界型发展企业,该如何配备和完善自身实力?处于当前经济震荡以及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等国内外环境影响中,该如何突围,如何才能找到其发展战略的合理路径,发展成为世界一流集团企业?
事实上,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管理而造成的。
因此,企业要想立足于可持续的发展和保持未来强劲竞争力的态势,就必须想方设法努力打造全新长效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进步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管理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
目前,中央企业以实体经济为脉络,树立了一个通过自身发展走向世界化的模板。从中国石化发布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净利润达716.97亿,到中国华能在中国发电企业中率先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再到中铝公司从年亏损70亿元到盈利30亿元的根本性转变,精细管理贯穿其中。
种种事例表明,精细管理是企业发展达到目标发展的手段,是其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利用和延伸。
因此,不难解释,中央企业近年来之所以效益好、活力强、竞争力足,主要是得益于企业自身体制机制转型发展和管理模式的提升,企业内外部精细管理的强化和应变市场能力的增强。
总结国企改革的进程,其实也是企业针对过去的粗放管理,趋向管理精耕细作的进程。如果强化基础管理是一种出于改革需要而产生的内生动力行为,那么全面推进精细管理则是对标世界一流、借助全球智慧的再造工程。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管理理念、方式方法、信息化、机制和体系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明显还存在一定差距。
公开数据显示,在国际化经营管理方面,跨国企业的跨国指数一般在50%以上,相比之下,而中央企业跨国指数还比较低,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中央企业要想做实精细管理,那么,首先,要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就是把标杆作为管理实践中的参照系,查找到自身在管理环节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学习管理理念和处理问题的经验,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地量身打造一套因地制宜的企业管理方式。借鉴世界一流企业创造的丰田精益生产、GE六西格玛管理和福特生产线等重大管理创新成果就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显现在生产规模、市场占有、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环节上,中央企业想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在管理上转型升级已是不二的选择。
最后,要强化精细管理,通过精细管理来实现企业的二次发展,齐抓共管的使企业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集约型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实现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完成质和量的飞跃。
如果企业的管理削弱了,那么对于其在市场上的力量也将变弱。对于中央企业来说,一个强而有力的管理机制,是由基础管理慢慢实践后进化从而精细的。
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管理。中央企业只有不断用精细管理来进化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武装自己,已达到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中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