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乳业身陷“对赌”败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飞鹤乳业身陷“对赌”败局
王利博制图
根据与红杉资本的对赌协议,著名乳企飞鹤国际(NYSE:ADY)将在2012年4月30日之前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及其部分附属机构回购最后一批65.625万股股份,支付最终剩余的1630万美元。
一时间,有关“飞鹤被困红杉资本对赌协议现金或陷入紧张”、“飞鹤‘乳业帝国’梦断对赌协议”等消息在业界疯传。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早在2011年8月,飞鹤就宣布以1.318亿美元左右出售了位于黑龙江的两家养殖场。彼时,分析人士便称飞鹤梦断对赌协议被迫出售两处牧场倾囊卖身还债。
被外界形容为“资本过山车”的“对赌协议”再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1630万美元回购红杉股份
根据飞鹤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11年飞鹤营收2.929亿美元,增幅达14.2%,品牌奶粉营收约2.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占总销售额的74.3%。而毛利1.123亿美元,增幅达13.1%,毛利率也达38.3%,全年净亏损从990万美元收窄至107万美元。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1540万美元,全部流动性资产合计约为2.005亿美元。
目前飞鹤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1540万美元,仅够兑现此前的对赌约定。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给予国内乳企沉重打击,飞鹤却成为仅存几家未被波及的乳企之一,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占比一度由2.7%猛然上升到7.3%。
2009年上半年,飞鹤销售额达到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9%;总利润为9670万美元,同比增长258.4%,最高单月销售额同比增幅达600%。
2009年8月,飞鹤与红杉资本“幸福牵手”。飞鹤乳业宣布以30美元/股的价格,向红杉资本定向增发210万普通股融资6300万美元。红杉中国则获得飞鹤乳业共计10.5%的股份,彼时,飞鹤正从纽交所中小板转至主板。
此外,双方还额外签订一份“对赌协议”,主要规定:如果飞鹤乳业2009年到2010年每股收益未完成预期目标,要向红杉资本再次增发最多不超过52.5万股股份;从本次融资协议执行的第三年后15个交易日中,如果飞鹤乳业流通股的平均收盘价低于每股39美元,红杉资本将有权要求飞鹤乳业将这部分股份全部赎回;如果2009年到2010年公司达到协议规定的盈利目标,将可以原先的认购价来回购;如果未实现盈利目标,则回购价格必须是原始认购价格的130%。
“对赌协议”签订后,在业界引起非常强烈的讨论,业界普遍对飞鹤能否保持高增长性表示担心,认为协议将对飞鹤的未来带来一定威胁。
果不其然,由于2009年未达到收益预期,飞鹤不得不按照“对赌协议”第一条的约定按照上限向红杉增发52.5万股,至此,红杉持有飞鹤股份上升至13%。
而在“对赌协议”的第二条上,飞鹤同样遭遇困难:红杉入股后飞鹤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目前仅在3美元左右,与协议约定的39美元目标相差10多倍。股价远远不达标,2010年的业绩能否达标是决定飞鹤以何种价格赎回股票的重要因素。
根据协议,飞鹤在2009年要实现每股收益3美元,或者2010年达到4.3美元。据此测算,2009年飞鹤应实现约6000万美元的净利润,或者2010年实现约8600万美元。然而,2009年飞鹤净利仅为1958万美元,2010年全年更是净亏了约990万美元。
至此,飞鹤“对赌”全面失败。
2011年2月,飞鹤国际宣布和红杉资本签订赎回协议。根据该协议,飞鹤同意买回红杉于2009年8月飞鹤融资时购买的262.5万股股份。在未来一年内分4次共向红杉支付约6300万美元以及相应的利息。
半年后,飞鹤于2011年8月宣布,以1.318亿美元左右出售了位于黑龙江的两家养殖场。此举也引发了外界对其资金压力的质疑,有关“‘钱’驴技穷飞鹤‘卖身’还债”的消息不绝于耳。
飞鹤官网显示,公司始建于1962年,迄今已有近50年专业乳品制造历史。2002年3月,飞鹤加盟飞鹤国际有限公司(ADY),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一家独资企业,专业从事营养乳品的科研开发与生产销售。
“三聚氰胺”事件后,手握充足资金,又与“三聚氰胺”无染的飞鹤雄心万丈,迫切抓住发展机会实现超越。但由于高昂的运营费用和竞争对手打压,再加上对渠道把控不强,导致其扩张出现问题,为之后的业绩惨败埋下了祸根。
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致电飞鹤乳业公司,欲了解其与红杉资本的对赌事宜,被婉拒。对于事情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报》记者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