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2年4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货币转化为产业资本是温州金融改革的目标———七十二评发展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友志

把货币转化为产业资本是温州金融改革的目标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引起天下关注。有人担心,即使温州金融放开了,温州人也不会把钱投进实业的,这种对温州人的不信任似乎已经根深蒂固。金融资本是否能够转化为产业资本、如何能够转化为产业资本,确实需要对温州人进行引导。

我们有必要辨析两个概念,第一个是民间资本。民间资本是指非政府拥有的资本,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那什么是产业资本呢?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

两会期间,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成为代表和舆论讨论的焦点,有关法律也在逐渐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性和提高合法民间融资的可行性。在两会召开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更是给中小企业融资打了一剂“强心剂”。

可是,据有关部门观察发现,目前温州的金融环境仍然不是很乐观,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很困难,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步步维艰。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据温州市金融办对558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前资金面偏紧和很紧的企业合计占到78%,企业资金需求量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34.1%,需求量在100万元以下的仅占2.9%。而截至今年2月末,温州全社会融资总量约9300亿元。

这说明了目前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依然十分旺盛,温州民间仍然有钱,可是资金对中小企业供给却日趋减少。

显然,这是民间资本的劣根性在作祟。目前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有困难,资金没有来源,所以这就给了民间资本“坐地要价”的空间。这时候,民间资本就变成了高利贷,民间资本家也变成了吸血的高利贷主。而这,明显与温州金融改革的初衷不符。

当然,除了这一点,还有民间资本趋利避害的心理在发生作用。由于温州企业家“跑路潮”仍然在继续,这让民间资金心存忌惮,所以,即便有中小企业出价较高,民间资金也不投资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现在很多民间资本家觉得“以钱炒钱”来钱更快,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民间资本彻底无缘于产业资本了。

这时候,也许你会问,民间资本的劣根性真能导致其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其实这一问题要一分为二,如果不改变目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空间,如果不提高民间资本投资实业的回报率,如果还是国有银行“吃肉”,民间资本仅仅“喝汤”,那么,民间资本必将无法转化为产业资本。温州的事实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如果中小企业生产的环境改善了,民间资本贷款给中小企业的回报率也大大提高了,那么,笔者相信,民间资本肯定不会冒着高利贷本身固有的风险去放高利贷,而是会选择同样有高回报率的民间融资途径。

在温州这个地方,民间资本转向产业资本,仅靠鼓励是不行的,关键在引导。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产业资本的回收率,才能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于实业,民间资本才能真正用于发展实体经济。如何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真正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温州金融改革应该考虑的重点。

中央层面推动金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金融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将难以驯服的民间资金纳入规范化、公开化轨道,引导这些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为长期融资难的民营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民间借贷合法化之后,如果资金继续大量涌入炒作和资本运作领域,支持实体经济的初衷无法实现,反会招致民间热钱“绑架”国家政策的质疑。

所以说,温州这个地方并不缺钱,缺的是产业资本。温州金融改革的目标要弄准,不能弄偏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