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2年4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消费抬头企业迎来机遇

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76%,远超过去十年41.6%的平均值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康源

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76%,远超过去十年41.6%的平均值国内消费抬头企业迎来机遇

访谈嘉宾吴炳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我国消费理论研究的代表性人物。近几年的著作有《消费论》、《消费新论》、《消费通论》(英文版)和《领导管理科学新论》等。

由于出口下滑和房市降温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然而,政府及家庭消费表现活跃,相比过去十年的平均贡献率只有41.6%,今年第一季度政府及家庭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76%。《中国企业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我国消费理论专家、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吴炳新。

刺激消费政策初见成效在工资上涨的同时,物价也在迅速上涨。因此,如果不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工资增长产生的额外消费原本应更高。虽然如此,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工资未来仍会继续上涨,所以消费依然保持了稳定上升。

《中国企业报》:今年第一季度政府及家庭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76%。这是目前经济形势的亮点,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吴炳新:由于中国长期以来被称为储蓄国,消费总是刺激不上去,第一季度消费贡献率创新高,这是今年难得的好消息。

为了降低贸易顺差,国家提出目标,要求实现增长的再平衡,促使公民减少储蓄,扩大消费。第一季度消费形势说明中国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其实,如果将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家小型餐厅和商店计算在内,家庭实际消费将远远超过统计数字。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往往使用预先估值而不是实际的销售额实施协商征税,结果造成小型餐厅和商店的销售额被大幅低估。

《中国企业报》:消费迅速抬头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吴炳新: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头一个着力点便是刺激消费,第二个是实体经济。可以说,已经初见成效。当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一部分要归功于他们苛刻的储蓄习惯,现在开始肯花钱了。

有一个现象应当重视,就是消费者乐观的态度。因为“十二五”规划要求最低工资每年至少增长13%,地方政府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刺激国内消费。今年年初,中国两大主要城市北京和深圳均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第一季度,城镇实际工资与去年相比增长了9.8%,而农村地区的工资同比增长了12.7%。过去两年中,全国工资已经增长了22%。

但是,在工资上涨的同时,物价也在迅速上涨。因此,如果不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工资增长产生的额外消费原本应更高。虽然如此,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工资未来仍会继续上涨,所以消费依然保持了稳定上升。

《中国企业报》:从长远来看,消费增长空间有多大?

吴炳新: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要使经济从投资———外贸的体外循环,变为投资———消费的体内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真正具有可持续性。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消费率提升有很大的空间。投资拉动转到消费的拉动,这个过程是很长的,逐步过渡到投资和消费并重,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消费的拉动为主。

《中国企业报》:你把消费理论定位为消费社会经济学,第一季度社会消费上升,是否印证了你的观点?

吴炳新:传统的消费分类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方面。我则把消费分成三大类,即生活消费、生产消费和社会消费。社会消费主要指国家行政消费、国防、科研、教育等公共消费。一切庞大的社会活动都在围绕消费而展开。今年第一季度的消费增加更多的是社会消费,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

消费结构发生全方位变化从2006年到2011年中期,国内“首次购买者”占比逐年按7%—8%的速度下降,尽管整体的消费额度在持续增长。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改变是对同类产品在质量、档次、品牌、可靠性等“高质量”、“高美誉度”、“高性价比”方面的追求。

《中国企业报》:作为企业家与企业领导者应当怎样认识消费市场的变化?

吴炳新:消费主导型社会迟早会来到,中国的企业家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消费结构发生全方位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国内“中产阶层”和一些高端消费人群已经初步形成。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采购能力已经超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历史上最富有的消费群体。从国内消费领域看,教育和医疗服务还处在成长的早期,具有扎实的后劲。无论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些变化,将很难在新一轮的中国内需市场竞争中获胜。

消费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从2006年到2011年中期,国内“首次购买者”占比逐年按7%—8%的速度下降,尽管整体的消费额度在持续增长。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改变是对同类产品在质量、档次、品牌、可靠性等“高质量”、“高美誉度”、“高性价比”方面的追求。这也就是我们在市场营销中常常讲的“更新换代”。因此,在新一轮的消费市场中,厂家必须重视“替换品市场”的研究和开发。

消费群体结构的复杂化。一个例子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老年人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老年人的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其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花钱买健康、买年轻、买舒适、买享受、买方便正成为生活追求。

新消费品类的出现。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互动、社会价值观的演进,国内市场也出现新品类的需求趋势。最为突出的例子是“有机食品”、天然和纯自然果汁和饮料。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预防相关的产品,比如各类维生素营养补品,也开始出现强劲的增长。

电子商务渠道被广泛认可。2011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达到3.2万亿元,其中网络消费总量达4734亿元,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网络消费量。把电子商务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不可回避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持久竞争能力。

因此,企业家、企业领导者必须对消费市场中客户的结构演变高度重视,那种过于简单化地躺在教科书上的“市场细分”理论,容易让好的研发拿不出拳头产品、好的产品卖不出去。

更新思想观念调整经济结构随着消费主导社会局面的到来,企业家要适应消费形势,调整经济结构,特别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社会消费能力。

《中国企业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今年工作的重点。你认为应当从哪些方面强化这项工作?

吴炳新:社会消费的管理包括领导管理哲学、宏观国家管理哲学和微观企业管理。从强化政府调控功能着手,首先要做到的是构建中国的消费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扩大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的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也就是说,单项推进的消费政策的功力是有限的。只有推行广义的消费政策、构建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政策效果。

随着消费主导社会局面的到来,企业家要适应消费形势,调整经济结构,特别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社会消费能力。国家应当考虑设立专项刺激消费奖励资金,鼓励民族品牌的培育和拓展,通过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发展适应消费社会的精品,企业要做的很多,重要的是更新思想观念,抓住消费机遇,调整生产结构,当然也包括转变企业粗放式经营方式。对形势保持清醒认识是放在第一位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